王永民自小就想搞發明創造。時屆中年,這個愿望終于在古老的漢字中實現了。20世紀80年代初,面對電腦時代即將來臨,如何把漢字輸入電腦是當時人們不敢問津的難關,因為這個工作涉及語言文字學、計算機技術、工程心理學等多種學科。于是,王永民這個名字便注定將永遠與漢字輸入聯系在一起了。
王永民和助手們開始把《現代漢語詞典》上的1萬2千多個漢字逐個分解登記成卡片,然后從幾萬個統計記錄中歸并出300多個字根。當時,沒有計算機,這項工作全憑手工操作。
但是,要做鍵盤,首先就得找到一種好的輸入方案。王永民跑到上海、蘇州、杭州查閱相關資料,卻沒有找到。于是,他決定由自己來做,此后幾年一直在壓縮鍵位這條艱難的道路上跋涉。從138鍵、90鍵、75鍵,直到1980年7月,終于壓縮到了62鍵,重碼只有26對。初嘗甜頭的王永民一發而不可收。1983年春節,王永民和他的伙伴們終于設計出一種能與國際先進水平一比高低的漢字輸入方案,這就是“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同年2月29日,“五筆字型”作為一項重大發明通過省級鑒定,專家評估其輸入速度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相比之下,取得成果易,推廣成果難。王永民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具體內涵就是,必須把嶄新的技術交給社會,讓千百萬人熟練掌握,使之轉化為一種強大的生產力。為此,他足跡遍及京城,騎著一輛笨重、破舊的單車去機關、部隊、工廠,不厭其煩地宣傳、演示。
在兩年多時間里,“五筆字型”隨王永民的足跡走進了千家萬戶,上百個中央國家機關和10多個省市都使用“五筆字型”。在國內數百家漢字輸入方案中,“五筆字型”被專家稱為“處在塔尖之上”。1984年9月,王永民作為專家隨團訪問美國時,在場的聯合國[微博]官員大飽眼福,當即要求傳授這一技術。
1987年3月,美國DEC公司出資20萬美元購買了五筆字型專利使用權。1989年7月,北京王碼電腦工程開發部成立(當時不讓注冊為公司)。此前的1985年,王永民曾成立了一個“王永民中文電腦研究所”,經營他請香港人開發的漢卡,一塊卡可賣1700多元。可是,王永民很快意識到,與其讓別人去移植五筆字型,還不如自己移植好了再賣給別人。
此后,國際電腦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漢字輸入法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五筆字型”獲得了美、英等國專利,是中國唯一向世界出口的中文電腦技術,并迅速打入歐洲、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和利潤都十分可觀。
1998年5月,王永民與求伯君實現了“第二次握手”,同年,經河南省政府牽線,王碼電腦公司和河南金冠集團合并,成立金冠王碼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集團是全國500強大中型企業之一,也是河南省南陽市最大的企業,此次合并使雙方產業結合,優勢互補。現在,公司經過幾年的有效運作和資產重組,已經準備于近期上市。
現在,王永民堪稱是實力強大的大老板了。他現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公司、北京王碼網絡公司總裁。
自1985年在河南成立中港合資公司,到1989年在北京成立王碼電腦公司,他的旗下至今已經有20家公司,200個代理機構,1000多個培訓中心,分布在全國各地乃至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據199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當時的中國內地計算機用戶中,85%的人使用王碼(五筆字型),王碼已經成為全社會普及最廣、裝機最多、影響最大的電腦漢字技術。王永民因此被譽為“中國電腦時代的畢升。”
成功后的王永民對自己的評價極其簡單:“一介書生,半個農民”。至今,他的座右銘依然是:“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行為準則是:“愛國、務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