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微博]4月26日專訊 《日本經濟新聞》昨天就日本限制進口部分中國農產品發表了社論,全文如下: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允許實施“緊急限制進口措施”,但也僅限于進口商品給國內生產經營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時使用。
從近幾年的統計來看,伴隨3種農產品進口量的激增,商品價格大幅下降,農民的收入明顯減少,確實造成了一定損害。但問題的關鍵是,情況是否危急到必須要發動“緊急限制”。特別是大蔥方面,2000年的進口量在日本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僅為8.2%,國內產量也并未因此而減少。以此來看,限制進口需要更有說服力的理由。
3種農產品雖然主要都來自中國,但日本商社采取的實地栽培指導方式的“開發進口”對進口增長起到了較大作用,再加上已形成了穩定的流通渠道,讓人懷疑提高關稅到底能否收到效果。政府應該考慮廣大消費者的立場,傾聽他們的意見。物美價廉的進口農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為此,日本連鎖便利店協會明確反對實施“限制進口”,因為這必然引起物價上漲。
即使將來從“臨時限制”轉為長期實行,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只有提高國產農產品自身的競爭力。農林水產省如果今后不從生產、流通兩方面考慮國內應對措施,不對將來有個明確的展望,將很難得到消費者的理解。和中國方面的協商到目前為止雖還未取得進展,但鑒于中國有可能對日本的工業出口品采取報復措施,決不能關上通過對話尋求解決的大門。
目前,鰻魚、裙帶菜等水產品以及其它進口商品也存在要求實施“限制進口”的可能性,在農產品進口限制已經實施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出現連鎖反應,(日本政府)對緊接而來的申請的處理尤為關鍵。(顧韜)(該消息來自人民網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