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周其仁
塑造“船長”精神
歐洲人非常講capital精神,船長這個職位現在在美國還令人尊敬,船長最重要的行為,是沉船的時候他不跑,中國現在公司垮的這么多,capital很少,沒有看到這個船長精神。
企業家的警覺
商業的歷史是經得起長期檢驗的一些東西,其中有一個東西就跟今天討論的問題有關,不要認為這個東西是虛的,有的坎有時就是過不去,一個好的企業家被檢驗生存下來了,一招兩招不算,幾十年代起的家,過多少年他還在,那一定有他的道理。
好的企業家,他會有一些警覺性,也許講不出很多道理,但他會知道,內心告訴他:我在碰一個危險的東西。我舉個例子,香港很有名的、把中國大陸紅籌股做起來的、10年里跟歐美同行殺過一場的投資銀行“百富勤”,它死在什么地方?就在一件事情上:進了印尼,總統的女兒要求幫她融資,中間有個“過橋貸款”,投資銀行是靠自己的信譽幫你去組織融資,一般不會拿自己的錢去墊,但是百富勤,它是亞洲型的,亞洲是“領導權威”,很可怕,總統的女兒,你給她墊5億美金,小事情嘛,哐!進去了。兩個禮拜以后,印尼幣貶值。這就是一口氣呀,上不來,百富勤就這么死了。
后來我跟美國投行的人討論這個事兒,歐美活下來的投行,不要說總統的女兒,就是總統,他也不給你墊這筆錢,他有一個警戒線這個事情是不能去碰的。
錢財不夠用之輩
不久前我寫了個東西,叫《企業家是錢財不夠用之輩》,錢財不夠用的才當企業家,我要跟流行的認識搗亂。現在大家都認為企業家是大款,有錢人,這種傾向是有問題的。你到歐美去看,企業家給人一個什么印象,他的錢永遠不夠用。不是跟他的消費比不夠用,是跟他做的事比不夠用。你不管他財富排世界第一、第二,你去問他,不夠!跟他心目中要締造的帝國相比,太小了。
這就引出一個邏輯,企業家要非常重信用,因為你錢不夠,你再多的錢也不夠,一定要用社會的錢,用社會的資源。
通過欠社會來為社會做貢獻
企業家是通過對社會所欠來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家為什么讓你欠?有一條要相信:不要認為普通人很笨。因為很多做鬼的人他老是認為普通人很笨,凡是信這個信條的人最后要被淘汰,因為人家的錢雖然很少,但因為那點錢對人家很重要,他不會上了這個當再上別人的當的,上了當的信號會在社會上留下來的,這個信息現在沒有被很好地收集,但未來一定會被很好地收集。
信用體系就是在企業家的野心之間拿社會資源去做分配。我想做很大的事,他也想。為什么他做成了?社會資源為什么匯集到他那去了?就跟他的行為有關。一個守信的企業家,非常重要的是他能獲得更多的去欠社會的機會,包括資金,包括人才,也包括其它的資源。
中國的企業家應該跟國際上的企業家一樣,他身上發揮出來的味道是告訴社會我錢不夠用:我老是欠,我要跟銀行借,我要跟股東去融。
所以不要認為企業家是有錢之輩,企業家有錢就會麻煩,行為就會偏離出發點。你既然錢財不夠,就要用社會資源,要使用社會資源就一定要講信用。
不跑的船長
我始終覺得史玉柱[微博]的故事蠻好,歐洲人非常講capital(船長)在美國這個職位現在還令人尊敬,船長最重要的行為,是沉船的時候他不跑,你看泰坦尼克號那個船長,我覺得在那里看到的最感動的是這一幕,不是男孩女孩的故事。船長是不走的,雖然他可以走。企業在商場里肯定有折的時候,總會有陰差陽錯,總會有過不去的坎,你怎么樣?你先跑了,你身家性命不敢拿出來。我怎么找來的,我怎么也要還,我不能留下欠人家的東西沒還的記錄,直到生命結束。就需要這點精神。
現在中國垮的公司這么多,capital很少,沒有看到這個船長精神。你守信,在你困難的時候經濟上就會有一些支援,這口氣就斷不了。所以這樣你并不吃虧,在做生意的時候,總會有現金。那根線很細總會要斷,守信與不守信在這個時候就知道它的價值了。守信的,上海人講的,“一句閑話”;不守信,牟其中也算夠厲害了,一圈一圈最后那個坎過不去了。我倒不是成敗論英雄,因為中國規模很大,你可以蒙很長時間,這是我們信息披露制度不好,我們沒有習慣做生意信用調查,慢慢完善以后,從長期生存檢驗來看,像牟其中這種現象,機會應該是越來越少。
生存檢驗是非常無情的,當然你也可以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也可以信這一套。要看各位預期怎么樣,你覺得你的生命足夠長,而你的想法還足夠大,那我覺得選擇守信的策略是一個比較優的策略。
遇到最壞的情況,你是不是有一點船長精神,把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我想這個精神對優化中國商業環境肯定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