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8年3月23日辭職的,此前,我在擁有6000名職工的上海鐵合金廠當工人,文化程度是初中,辭職前每月工資60元。當時改革開放已經10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也想出去闖蕩一番,但是做什么呢?當時心中并沒有底。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很喜歡看報讀書,辭職前,我自己訂了72份報紙,從報上看到中央將開放國債市場的消息。1988年4月21日,上海國債市場交易的第一天,我便攜前幾年幫部隊企業推銷產品攢下的2萬元資本下海,第一天就掙了800元,相當于我在工廠一年的工資,自然高興得很。后來全國共有8個城市開辦國債市場,同樣的國庫券有不同的價格,我便學習“投機倒把”的手段,異地買賣國債,利用自己的2萬元本錢加上借了一些錢,一年下來,居然掙了50萬。
在做國債的同時,我也注意起股票。1988年7月1日,我買了10000股電真空,一直到1989年6月,我共買進 20萬股電真空。由于當時銀行儲蓄保值貼補率很高,很多人都拋股票將錢存入銀行,所以我買的電真空都在面值以下,最低時100元面值的電真空只花了89元。當時的股票和現在不一樣,分紅率在8%以上,一般都按15%分紅。
我想,我用了不到19萬元買的20萬股電真空股票,每年有3萬元的分紅,每月2500元收入不是篤定?想不到 1990年股票暴漲,我以每100股850 元的價格拋掉手中的電真空。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業的第一天,電真空每100股以374元開盤,我又買回10萬股,一直到每100股漲到2300元時又拋掉。我剛開始做國債時,由于買賣量比較大,就有不少人背后稱我“楊百萬”,實際上,做了股票后,“楊百萬”才名副其實。
從1988年7月1日買電真空股票算起,我的“股齡”已10年有余,其間有許多人問我成功的經驗,我的經驗是人家不參與我參與,人家瘋狂我退出。當然股票市場是一個綜合智力的競技場,我現在判斷行情,就把基本面、消息面、技術面綜合起來考慮,然后從盤面觀察主力的進出。我的學歷只是初中,但由于平常喜歡學習,加上有實戰經驗,所以,1993年3月沈陽財經學院請我去做兼職教授,講了一段時間的課后,破格聘我為教授,從那以后,我每年去講一次課,每次一星期,但我不拿工錢,工資委托學院捐給希望工程。
我現在每天8點起床聽電臺的財經新聞,9點15 分啟動電腦看行情,11∶30-13∶00午飯、休息,13∶00 -15∶00看行情,15∶00后看電腦咨詢,17∶00 看晚報,17∶50看中央臺財經報道、晚飯,20∶00看書,22∶ 00盤面復查。每天花在股市上的時間并不少于8小時。每個月出去旅游一趟,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日子過得優閑自得。做一個股民沒有年齡限制,我想就這樣一輩子做下去。
回顧我這10年的經歷,我非常感謝改革開放出現了證券市場,否則,我現在很可能面臨下崗的危險,或者已經在自由市場賣菜賣魚了。當年我辭職時,工廠里的同事都勸我不要去冒險,到后來,他們也去炒股票,但大多數人輸多贏少,所以除了好政策外,有主見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