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市消協發布的第三季度消費者投訴情況顯示,房屋中介仍是投訴熱點,今年7至9月份,全市有關房屋中介的投訴多達187件,在包括職介、婚介在內的三大中介投訴中居于首位。
據分析,投訴區域主要集中在朝陽、海淀、東城、西城,這四個城區共接到投訴168件,占總投訴量的89. 8%;投訴主體大多是自然人投資的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額少,經營范圍多為信息咨詢服務;消費者投訴的內容主要是房源不準和退費難等問題。3-15熱線稱,有時一天可接到對同一中介公司的六七個投訴電話,如此之高的投訴率,暴露出房屋租賃中介行業中諸多不規范的經營現況。
超范圍經營普遍存在
根據有關規定,從事房屋租賃中介業務的企業必須持有有關部門核發的經營許可證明,并有一定數量的相關資質的職員,交易時應向消費者出具房主的代理委托書。但現在絕大部分所謂的房屋中介公司都不是真正的中介公司,不具有中介代理權,而是打著“信息咨詢”的旗號,經營租賃中介的業務。因而超范圍經營在這些中介公司中普遍存在。但當工商等部門接到舉報進行查處時,卻往往陷入舉證不足的境地。
消費者委托這樣的中介公司租房,通常要交納額度為一個月租金的“手續費”。中介公司為了逃稅和躲避查處,一般不開發票,只給簽有“信息費”的銀錢收據。因而當消費者自感上當投訴時,工商局難以以收據為證認證其超范圍經營。而且有關部門目前尚未推行房屋中介從業人員的資質認證制度,就更讓工商管理人員查處起來有些“底氣不足”。
違規經營,見好就收
租間房子,置一套桌椅、兩部電話,一處房屋中介的攤子就立起來了。由于辦個中介投資少,見效快,一些公司火的時候各區都有營業點,三個月過后便銷聲匿跡,這也是一段時間投訴集中的主要原因。除了不經備案,擅自設立營業點外,許多咨詢公司因為投訴太多躲避調查,在經營期內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朝陽區共有40家信息咨詢公司,其中30家被訴經常擅自變更公司地址。由于大多數此類公司為自然人投資的有限公司,沒有上級主管單位,一旦“失蹤”,工商部門對其個人難以進行追究。
玩文字游戲,提供假信息是“中介”公司的慣用伎倆
如某信息咨詢公司在報上刊登房源信息廣告,其內容數月沒有變化,存在明顯的欺詐嫌疑。但“粗心”的消費者常不在意,加之這些公司一般都是“文字游戲”的高手,與消費者簽訂的格式合同帶有明顯的偏袒性,通常只規定消費者要交中介費,中介成功不退費,而沒有規定未成功如何退費以及合同出現糾紛的解決方法。因而消費者只要把錢交出去,想要回來可就難了。還有的房主與中介公司串通起來欺騙消費者。根據中介公司的合同,租賃雙方見面、互留聯系方式就視為中介成功,當消費者翌日再去房主處時,早已人去樓空。
消費者須嚴把合同關
由于還沒有針對中介經營的法規約束,合同便是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專家提醒消費者,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起草房屋租賃中介服務的合同文本,屆時凡從事房屋租賃中介業務的公司都必須使用新的合同文本。但在其推行之前,防止上當受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仔細閱讀咨詢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條款,尤其是中介成功與否的各項要件等,協商一致方正式簽約,避免糾紛的產生。(姚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