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999年上海財富論壇和2001年香港財富論壇,是把全球財富目光吸引到了中國。那么,財富全球論壇連續第3次在中國舉行,中國需要以更長遠和更開放的眼光強化自己的“亞洲視角”。
全球財富論壇的視角是由世界到亞洲、由亞洲到中國;中國則要逆向思維,視角要由中國到亞洲、由亞洲到世界。在中國魅力開始擴散的時候,中國需要強化“亞洲視角”。
比較1999年、2001年,目前中國經濟要有魅力得多,但問題也較突出。在內是房地產過熱和股票市場低靡;在外是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消耗太多能源的指責。
要改善生存環境,最好做法依舊是保持貿易自由化方向,同時強調貿易自由化給所有人帶來好處。在繼續與歐盟和美國加強對話同時,重新由亞洲開始是一個好的選擇。
首先是因為中國和亞洲各國各地區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所處的位置基本相同。中國的經濟起飛,得益于發揮了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即成本低廉的勞動力。這種優勢不僅是中國的優勢。
二戰以后,在貿易自由化基礎上,日本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都是利用了相同的“亞洲優勢”;亞洲另外兩個重要國家,印度和印尼,現在也在利用這種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就連越南也在對外出口品種越來越多的產品。
亞洲的優勢似乎越來越明顯。印度不滿足于IT外包中心,效仿中國設立經濟特區,發展加工制造業;日本、韓國在汽車制造上的優勢也越來越讓西方競爭對手不安,美國人甚至開始對日元韓元升值施壓;布什政府終于宣布針對來自中國的3類進口服裝重新設置配額。
在西方日益對“中國制造”又羨慕又害怕時,中國應該強調自己的“亞洲優勢”,和亞洲站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讓歐盟和美國認清中國在亞洲及世界經濟中的真實角色,才能避免獨自承擔東西方貿易沖突的壓力。
強調“亞洲優勢”,也是為了對比“西方優勢”。亞洲要讓西方世界明白:中國不是它們最大的挑戰,亞洲也不是它們最大的挑戰,它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重心放回迄今推動西方經濟發展的核心———科學技術和制度創新上。
中國需要突出“亞洲視角”,另一個原因在于亞洲經貿合作依然巨大的潛力。中國要向亞洲伙伴強調“亞洲優勢”,以及亞洲合作的機會。
自由貿易給雙方都帶來好處,中國及亞洲的經濟起飛都得益于對西方的出口貿易。由于相互間比較優勢差異不明顯,且存在出口競爭關系,亞洲各國和地區之間始終未能意識到地區間貿易的潛力。
這種局面正在改善。東盟和中日韓的“10+3”合作期待突破;印度在為中國生產鋼鐵;印尼在為中國提供石油天然氣;日本、韓國逐步把勞動密集產業轉移到中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中國企業在亞洲地區的投資。
沒有被意識到的貿易好處,可能在貿易壁壘被取消后以令人驚異的方式出現。中國需要做的是推進這個過程,以更大誠意向亞洲開放市場,積極從亞洲尋求物質供應,投資亞洲。要讓亞洲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格言在亞洲經濟政治格局中已經不再適用。(16A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