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16:09 《中國金融》雜志 | |||||||||
本刊記者 林鐵鋼 近期,“國務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總結前一階段8個省(市)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決定擴大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范圍,把北京等21個省(區、市)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試點單位,這是國務院根據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增強支農效果作出的重要決策。本刊記者就此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
記者:去年,國務院確定吉林、山東等8個省(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啟動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這一年來, 8個省(市)試點改革工作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效? 李偉:總的來看,這一年來,在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8個試點省(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銀監會、人民銀行、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加強指導,農村信用社職工和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進展順利,開局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首先,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后,“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新的監督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形成,銀監會、人民銀行、省級政府和省級聯社等在信用社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工作中的責任得以明確。其次,改革試點省份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實力明顯增強,資金供應能力較以前年度有了明顯提高,支農工作壓力明顯緩解。隨著增資擴股工作的開展,農村信用社股本金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這部分資金可以直接用于支農。同時,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對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支持,在資金組織方面為農村信用社提供了不少便利,農村信用社存款增加較快,可用資金相應增加。第三,改革的各項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到位,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經營狀況開始好轉。全國農村信用社在2003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雙下降的基礎上,今年又實現雙下降,截至9月末,實現盈余22.04億元(本外幣,含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預計到年底全國農村信用社將實現近10年來首次年度盈余。第四,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已經起步。目前,全國已有12家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獲準籌備,其中10家已經開業,有相當部分縣(市)已經獲準籌備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預計到年底,還將有30多家左右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組建,有一定數量的縣(市)實行統一法人。伴隨產權制度改革的進行,農村信用社股權結構開始多樣化,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工作開始步入正軌。第五,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開始轉換,內部管理逐步得到加強。適應新的產權制度和管理框架的要求,農村信用社重新修訂完善了員工錄用、工資薪酬、干部競聘、貸款風險責任制等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并開始付諸實施。江蘇、重慶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進度較快,經營機制轉換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各項業務迅速發展。 記者:前一階段8個省(市)試點改革的實踐積累了哪些重要經驗? 李偉: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沒有現成的模式和做法可效仿。在一年來的試點工作中,各有關方面積極努力,大膽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條件。 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在8個省(市)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中,地方黨政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體制,沒有地方黨政的支持,這項改革很難推進,改革的成果也難以鞏固。試點的情況也表明,各級地方政府對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視程度,特別是省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工作的重視,直接關系試點工作進行得順利與否,直接關系試點工作的進展快慢,直接關系試點工作的成效。大家普遍的一個體會是,地方政府對試點工作真正高度重視,是保證農村信用社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改革試點中,8省(市)地方黨政從地方實際出發,想方設法提供有力支持,如在資產置換、減免稅費特別是在幫助農村信用社清理收回被各方面長期拖欠的貸款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許多省政府專門下發文件,要求鄉鎮干部帶頭歸還所欠農村信用社的借款,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地方黨政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視和支持,增強了農民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信心和參與意識。 二是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通過這次深化改革試點,不僅是試點省市,全國其他非試點的地區,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有關方面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對農村信用社在支持“三農”發展中的作用、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促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在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在思想上基本取得了統一,形成了共識。 三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協調配合。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銀監會、人民銀行、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制定頒布了一系列制度辦法,并通過集中培訓讓有關方面及時掌握政策精神。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負責人多次帶隊到試點地區調研指導,并派出專門工作組督導工作開展。各地普遍反映,這次深化改革試點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配合密切,協調有方,指導有力,對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做好宣傳發動,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廣大農戶和各類鄉村企業,又有農村信用社干部職工,還有對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的各有關方面。試點過程中,各地普遍注意了對這些利益相關者的宣傳工作,特別是對廣大農戶做了深入細致的工作,充分調動了其參資入股的積極性。 五是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改革試點過程中,各地普遍注意改革試點工作與監督管理相結合,農村信用社風險防范和支農服務相結合,做到改革試點、監督管理和支農服務“三不誤”,確保改革在平穩中進行,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記者:近期國務院決定擴大改革試點范圍,今后的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李偉:對改革試點的總體狀況,我們的判斷是,改革試點已經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明顯進展,成績來之不易,但這些成效還只是階段性的,還僅僅是剛剛開始。我們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我們不能希望一次改革能夠徹底解決農村信用社存在的所有問題,也不能要求農村信用社短期內就能夠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制定的政策和工作方案符合客觀實際,才能使改革順利推進。 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工作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正確認識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首先,徹底解決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問題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一些農村信用社包袱仍很沉重,短期內難以徹底化解。同時,改革設計的初衷也是要通過政策扶持促進農村信用社轉換機制、增強發展能力,在以后的經營中通過自身努力逐步消化。其次,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的轉換,本身需要一個過程。盡管這次改革國家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花錢買機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現在“錢”還沒有花出去,同時新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花錢”是必要條件,“買機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對此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不能急于求成。第三,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環境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信用社,所處環境經濟發展水平低、服務對象點多分散、償貸資源和能力弱、成本高、風險大,這種客觀條件,現在是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主要因素,短期內也很難有大的改變。同時,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所面臨的政策環境也沒有根本改善,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公平,不利于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的政策限制和障礙。 其二,省級管理機構問題,這是此次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把農村信用社交給省級政府管理,管理權交給省級政府,但不再下放,縣級聯社由省級聯社管理,省聯社向省級政府負責,這種管理體制設計是成功的。權力和責任都交給地方政府后,地方各級政府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增強了,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的干預反而少了。同時,從金融機構內部來說,農村信用社加強內控機制、風險管理,強調責任追究,因此,縣級政府也難以指揮它、干預它。另外,農村信用社省級管理機構具體采取什么形式,應由各試點省(市)政府自主選擇,既可以是省級聯社,也可以是省級管理局,還可以采取其他符合實際的形式。8個省(市)在試點中,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省級聯社形式,這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但并不是說,這種形式就肯定是最好的,也不代表擴大試點的21個省(區、市)一定也要選擇這種形式。我們認為,最終什么方式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究竟選擇什么方式合適,要結合當地實際,自主選擇。對選擇省級聯社模式的,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問題:一是省聯社既代表省政府行使管理轄內農村信用社的職能,同時又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金融企業,兩種角色如何統一在一起,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省聯社目前主要行使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不搞經營,要在強化服務上下工夫,真正辦成基層信用社和聯社入股,主要為入股成員服務的聯合組織。二是省聯社籌備和組建工作要及早著手,根據8個省(市)的工作經驗,要順利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各項工作,省級聯社應及早組建。三是省聯社高管人員的來源,要廣開門路、廣納賢才,但是一定要符合銀監會規定的任職資格要求。 其三,關于增資擴股問題,對此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次改革試點中,中央銀行設計資金扶持政策時,為調動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積極性,將扶持政策的兌現與增資擴股的成效進行掛鉤。但是,中央的資金扶持政策即使采用專項票據,也只能解決資不抵債的一半,要達到維系金融企業正常運轉的起碼條件,即資能抵債,進而達到審慎監管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只有靠增資擴股和提高效益來實現。而通過增加利潤提高資本充足水平是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以后年度逐步積累。作為監管者,我們一定要強調資本的保全,強調資本穩定對金融機構的重要性,強調資本充足率在金融監管中的重要性。現在,社會上有的人對增資擴股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和進展持否定意見,認為增資擴股走偏了,說是農信社增資擴股就是為了拿到央行票據,與改革的主體精神不符。其實,這是沒有搞清楚,有誤解。實際上,農信社改革有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不能拿長遠目標來衡量階段性目標,近期階段性目標是解決資不抵債問題。現階段農信社非把重點放在增資擴股方面不可,否則,資本充足率達不到規定要求,將享受不到央行票據政策,資產質量就難以改善。一個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難以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競爭,也難以實行機制轉換,更談不上發展。其次,增資擴股工作一定要實事求是,依法合規進行。這個問題,在8個省(市)試點中已經遇到了,為此,銀監會下發了專門文件,明確了幾個不準,如不得以實物資產、債權、有價證券等形式作價入股,不得以貸入股,不得以換股形式入股,不得接受財政資金直接入股等,同時,對股金管理、股金分紅等方面也作了相應限制。另外,在增資擴股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既不能脫離當地實際,設置過高的入股門檻,讓農民承受不了;也不能過高估計信用社自身管理和使用資金的能力,盲目追求增資擴股的數量。第三,在增擴股中要注意股權結構的合理安排,合理確定各類投資主體的入股比例。要大力吸收具有投資能力、關心支持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各類投資者入股,特別是吸收具有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法人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入股,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合理確定法人股、自然人股、內部職工股在總股本中的比例,既要防止因股權過于集中而造成大股東控制,也要避免因股權過于分散形成內部人控制的情況。 其四,資金不足問題。縣域經濟發展、農村金融服務長期存在著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去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協調這件事情。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來,國民經濟在發展,但農村金融服務并沒有明顯增強,反而有削弱的趨向。比如國有商業銀行縣以下機構貸款的比例下降,郵政儲蓄每年有800億~1000億元的資金流出農村。再如,1998年以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縣以下撤并營業網點5萬多個,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網點減少。農村金融服務薄弱,有體制問題,有服務方式問題,但更突出的是資金問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一些農業大省很缺資金,完全靠中央銀行再貸款是不可能的,而如果靠市場機制解決,也存在資金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解決農村資金短缺問題,關鍵還是要靠政策引導,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辦法,銀監會已經在與有關部門協商,研究制定引導資金回流農村的政策措施。 其五,法人治理結構問題。法人治理結構是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治理結構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效,有無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風險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農村信用社通過改革能否真正走上良性循環軌道的根本所在。就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來說,主要有三個要素,第一位的是金融機構自身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第二位的是市場約束機制和行業自律機制,最后一個才是監管機構的金融監管。目前,前兩個要素都還比較薄弱,第三個要素也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對照國外發達國家金融監管的實踐,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工作,像高管人員的資格審查等,實際上都應當是金融機構自己最為關心、自主決定的事情。之所以我們還在做,是因為金融是個特殊的行業,在目前情況下,金融機構整體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市場也還沒有對金融機構形成有效的約束,因此出于對存款人、對社會負責的考慮,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但從長遠來看,要實現金融風險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必須加強前兩個層次的建設,特別是金融機構自身的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要重點加強,逐步培養金融機構獨立面對市場、獨立生存發展、獨立承擔風險的能力,真正成為獨立的企業法人。無論是我們的金融監管,還是省級政府、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指導,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在這個前提下,政府管理機構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就不宜過細過多,應當宏觀一些,超脫一些,主要通過省級聯社這個平臺加強指導,加強服務。政府管理機構不能干預農村信用社正常經營決策,也不能把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下放到地(市)和縣(市)政府。 其六,高管人才的建設問題。法人治理結構能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各項管理制度能不能真正得到落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管人員的素質。金融機構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對高管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隨著改革的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的銀行類機構數量將明顯增加,2~3年內將有數以百計的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出現,機構的規模也將明顯擴大,對高級管理人才的需要將更加迫切。為此,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有利時機,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抓好高管人員隊伍的建設。在加強自身培養的基礎上,要加大引進高素質金融管理人才的力度,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工作重點。 李偉: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8個試點省(市)要進一步把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向深入,重點轉移到落實責任、轉換機制和改善服務上。一是按照新的監督管理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落實管理責任。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明確對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職責分工的指導意見》要求,省級人民政府要堅持政企分開原則,對農村信用社依法實施管理,不得干預農村信用社的具體業務和經營活動。要在不將管理權層層下放的前提下,發揮地(市)、縣(市)政府在農村金融穩定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省級聯社要切實履行好對農村信用社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責,并逐步培養農村信用社自律管理的能力。要尊重農村信用社的法人地位和自主權,不干預其具體經營決策,不能把縣(市)聯社當成省級聯社的分支機構。銀監會、人民銀行要嚴格依法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督管理,督促省級人民政府、省級聯社依法實施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二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初步框架形成后,下一步工作重點要放在按照新的產權制度要求,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和轉換經營機制上。要結合我國國情、農情和農村信用社的社情實際,合理設置各類股權結構,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形式,切實提高治理效率。與此同時,對采取不同產權模式、選擇不同組織形式的農村信用社及其改制后的銀行機構,要切實抓住制度變革的有利時機,制定出激勵有效、約束嚴格、鼓勵創新、獎懲嚴明的一系列內部控制制度,促進農村信用社逐步轉換經營機制,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三是加強監管,嚴肅法紀,切實控制和防范經營管理風險。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的框架基本形成,各有關方面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基本明確以后,就要按照新的體制依法、規范運作。農村信用社要牢固樹立依法經營的觀念,通過制定完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特別是要健全完善貸款管理問責制度、內部審計稽核制度,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監管機構要依法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嚴肅法紀,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及時采取監管措施,防范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對農村信用社發生的各類經濟案件,有關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對大要案要堅決依法嚴肅查處,切實控制和防范農村信用社經營和管理風險。四是切實加大支農投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改革,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擴大支農效果。無論采取何種產權模式,選擇何種組織形式,都要立足社區,面向“三農”,因地制宜確定信貸投向重點。要根據當地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是廣大農民和各級政府普遍歡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支農服務方式,對農村信用社也是改善經營、防范控制風險的一個有效辦法,可以說取得了“多贏”的效果。今后要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并進一步完善農戶聯保貸款辦法,為“三農”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貸服務。在搞好信貸服務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當前普遍存在的農村資金結算難的問題。有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體系,鼓勵發展各種卡業務等現代支付工具,為“三農”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在此基礎上,要不斷探索代理保險、證券、委托理財、信息咨詢服務等新的支農服務方式,為“三農”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服務。 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范圍。國務院領導明確指出,要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步伐,這是基于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實際需要作出的一個基本判斷。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環節,是當前農村金融改革的重點,面向農業、農民和農村,涉及面大,影響深遠。多試點可以多探索,特別是幾種不同的產權形式,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探索和檢驗。考慮下一步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如何推進,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是要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增強支農效果,這是根本。在這個前提下,再進一步做好明晰產權和轉換經營機制工作。應當講,產權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目標,但要真正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探索,不可能指望在一兩年就有根本轉變。因此,從改進和加強支農服務工作講,應當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對擴大試點工作的具體安排意見是:1. 擴大試點的范圍。按照自愿參加、嚴格審核的原則,國務院同意,已經正式向國務院提出申請的北京、天津等21個省(區、市),均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試點單位。2. 擴大試點的重點。仍要按國務院15號文件的有關要求,重點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區別各類情況,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二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三是轉換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改善支農服務。與此同時,要妥善處理好幾項改革重點工作的關系。管理體制改革與信用社“四自”建設要結合起來,產權制度改革與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要結合起來,政策扶持與經營機制轉換要結合起來,為“三農”服務與市場化經營結合起來;業務創新和發展與風險防范和控制結合起來。3. 擴大試點的政策。總體上仍按國務院15號文件確定的扶持政策執行,大的政策不變,主要是:(1)財政方面,對1994~1997年期間虧損農村信用社的保值貼補息給予補貼;(2)稅收方面,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06年底,對中西部地區試點的農村信用社一律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其他地區試點的農村信用社,一律按其應納稅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從2004年1月1日起,對試點地區所有農村信用社的營業稅按3%稅率征收;(3)資金方面,對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繼續按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由人民銀行發行專項中央銀行票據或安排中央銀行專項借款,其中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用于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和歷年掛賬虧損。 記者:銀監會將如何做好新體制下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工作? 李偉:農村信用社改革后,將逐步形成銀行業監管機構依法監管、省級政府管理、農村信用社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新的監督管理體制。在新的體制下,農村信用社監管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對依法做好監管工作提供了條件。銀監會系統各級農村信用社監管部門要順應形勢的需要,切實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思路,按照銀監會提出的監管工作“四個目標”、“五個轉變”、“六條標準”的要求,認真研究新體制、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監管工作面臨的問題,圍繞“管法人、管內控、管風險”的監管思路,積極開拓,大膽創新,努力探索出新體制下農村信用社監管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按照“管法人”的要求,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監管。以前農村信用社的法人特點是機構多,規模小,高管人員素質較低。通過改革,通過組建銀行類機構和實施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將有顯著變化。按照8省(市)改革試點情況,初步預測,21個省(市)擴大試點后,經過2~3年的改制和重組,全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將由目前的3萬5千多家,減少到1萬家以內。隨著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的減少,法人規模將相應擴大,對高管人員的要求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監管措施和監管辦法都需要進行調整。要在法人機構的市場準入和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等方面加強監管,努力使監管工作和改革工作協調推進。 二是按照“管內控”的要求,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和內控制度的監管。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和內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農村信用社由于長期以來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在內部控制上存在很多不足。通過深化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將出現多樣化,組織形式也將多樣化,既有股份制的農村商業銀行,股份合作制的農村合作銀行,還有統一法人的農村信用社和實行兩級法人的農村信用社。這些不同產權制度、不同組織形式的機構,在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上有不同特點和要求。特別是合并重組后的機構,規模將明顯擴大,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都要發生變化,對這類機構,加強內部控制顯得更加重要,更加緊迫。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要制定不同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的監管辦法和監管標準,實施分類監管;要督促農村信用社按照各自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切實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要指導農村信用社管理部門加強行業性制度建設,加大稽核檢查頻度和力度;要加強對農村信用社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制度落實情況的監測評價,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問題,減少隱患,維護金融秩序,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 三是按照“管風險”的要求,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監管。改革后的農村信用社,雖然國務院文件中已經明確其風險責任由省級政府承擔,但銀監會在農村信用社風險防范和處置中仍負有重要責任。按照《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銀監會主要負責對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監測評價和風險預警,并及時向政府通報有關風險信息,協助省級政府化解和處置風險。要重點加強對農村信用社風險狀況的定期考核和評價,并按照評價結果實施分類監管。對考評的結果,要及時通報省級人民政府,對風險較高的農村信用社,要提出明確的監管措施和整改要求。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存在風險隱患的農村信用社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并適時采取適當的監管措施,促使其糾正,情況嚴重的,可進一步采取停業整頓,依法接管等措施。通過加強風險監管,確保農村信用社穩定健康發展 郵政儲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