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勇剛26日北京報道】
俄石油管道之爭,東海石油勘探之爭,將中日兩國“能源之爭”徹底暴露于世人面前。而此間分析家認為,兩國的競爭不可避免,必然性早已存在。
作為經濟強國的日本,在能源資源上卻是一貧如洗,石油、煤炭、天然氣幾乎主要能
源產品全部都要依賴于進口。據國際權威機構的統計顯示,2002年日本日平均石油進口量接近400萬桶,2003年日本日平均石油進口量超過450萬桶。而石油在能源消費總量中超過了50%,其過度依賴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費結構的嚴重缺陷。
這種缺陷,讓日本較早地步入國際能源市場。截至目前,在全球新發現的主要油田,如西西伯利亞、里海、中亞、北非等,日本皆已涉獵。而依仗資金和技術兩大優勢,并通過收購、并購等經濟手段,讓三菱等日籍企業順利安營扎寨,獵獲大量的國際油氣資源。
近兩年隨著中國對石油需求的不斷加強,日本人的神經漸漸被扯緊。而客觀說,中國是一個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在能源資源的構成上,存在富煤缺油少氣的現狀。據統計,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而同期石油產量年增長率僅為1.5%。而在去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中日兩國面對同種資源緊缺狀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石油資源來源渠道上,中日又有著驚人的趨同性。據資料顯示,目前,來自中東地區的石油供給分別占到兩國石油進口總量的50%和87%,且均經由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到達兩國。
此間分析家指出,能源對外依存度的相向性、主要進口油氣資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地緣政治經濟的相關性,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中日兩國在國際石油市場展開競爭。而這種競爭將隨著中國四大油企的“走出去”變得日趨激烈和殘酷。
據悉,在中海油收購澳大利亞的西北大陸架項目上,日方公司三菱、三井就拼命阻撓,極力反對中國的加入。在中石油進入蘇丹獲取石油管道等項目時,又遭遇來自日方包括其政府在內的強大打壓。而在伊朗油氣對外招標項目上,日本公司又成為了中石化的主要競爭對手。
不夸張地說,目前世界上凡是有石油的地方,日本人與中國人幾乎是如影隨形。
對時下中日能源之爭,國內諸多媒體紛紛。而本報指出:俄石油管道之爭,東海石油勘探之爭,只是中日兩國在國際能源領域博弈的一個前奏,其競爭帷幕剛剛拉開。
據悉,今天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對中外記者表示,中日雙方各自闡述了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的立場以及有關關切,認為雙方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的分歧客觀存在,主張根據聯合國海洋法,通過談判來求得分歧的公平解決。
記者注意到,由于東海問題涉及非常復雜,此次中日雙方高層磋商在重大問題上尚未突破。因此,有關磋商對話還要繼續進行下去。(27A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