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馮舉高報道四川綿陽市以科技資源為發展動力,以科技城為龍頭,三年來綿陽科技城累計實現GDP512億元,完成現價工業產值590億元,外貿出口16億美元,固定資產投入165億元。2002年,科技城實現GDP190億元,較2000年增長27%。今年1—9月實現GDP123億元,同比增長11.8%。
綿陽市擁有獨立科研院所43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5個、民營科技實體300個。如何將
這些巨大的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大發展優勢?綿陽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科技這個核心,從創新入手,迅速拉開了科技城建設的序幕,并在短短的三年內創造出了可喜的成績。
據統計,三年來,科技城共引進項目771個,到位資金83億元,引進各類人才8500人,其中碩士以上500余人,有200多名科研人員到園區創業,有100名博士創辦了60家科技型實體。
形成了以長虹為龍頭、九洲等一批骨干企業為主體、眾多中小企業為基礎的企業集群。馳名中外的長虹公司在短短3年內就累計完成產值410億元,出口15億美元;九洲集團在2000年科技城初建時,銷售收入才4億元,去年已突破1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3億元。
有力地推進了軍轉民和產學研的結合,推動了國防科研院所的體制改革。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為代表的骨干院所積極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了軍轉民項目的孵化,并成功地組建了恒泰科技、久遠科技等12家民品企業,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電子束煙氣脫硫等16項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邁出了可喜步伐。
目前綿陽科技城已逐步成為西部大開發中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實驗示范區,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各類項目、資本、技術、人才和信息的聚集地,在體制創新、產業升級和擴大開放上走在了前面,初步具備了創新功能、集聚功能、孵化功能和示范功能。
綿陽市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也因此躍居為四川省第二位,在西部12省、區、市的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