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即將發布《2003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系統總結了25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全面闡述了民營經濟在中國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點分析了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六屆三中全會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報告》以大量可靠數據展示了民營經濟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的巨大變化,預測了2003年中國民營經濟的10大亮點。
在《報告》發布之際,記者采訪了報告起草工作的負責人之一、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華。
記者:全國工商聯為什么要牽頭組織發布《報告》,《報告》的發布有什么重大意義?
孫曉華:全國工商聯牽頭研究撰寫的《報告》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國工商聯新一屆領導班子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形勢下完成好黨和政府交給工商聯的光榮任務,使工商聯工作有新突破和新建樹。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的橋梁和紐帶,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助手,全國工商聯應該對整個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一個宏觀認識和總體把握,對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有一個準確的預測。當前,有很多機構從不同角度對民營經濟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研究,但相對來說還比較少,不夠集中。因此,全國工商聯有責任有義務做這件事,全面系統準確地分析民營經濟的現狀和發展形勢。
多年來,工商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出很大貢獻,但總體上優勢項目不多,品牌較少,工商聯需要通過一些能夠發揮工商聯優勢的工作打造工商聯的品牌。全國工商聯九屆二次常委會通過的全國工商聯五年工作構想,把召開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及提出《報告》作為重要品牌之一,進一步體現自身作用和價值,積極促進民營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記者:《報告》對民營經濟研究的突出貢獻是什么?
孫曉華:通過召開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和發布《報告》,使之成為全國工商聯為黨和政府對民營經濟宏觀指導建言獻策的窗口,成為全國工商聯指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據,成為全國工商聯民營經濟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是國內第一個專門的民營經濟總體分析會,《報告》是第一份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數據化綜合文件,從形式到內容均屬于新的突破。
記者:《報告》與其他機構所作的類似研究相比,在哪些方面有突破?
孫曉華:首先,《報告》試圖對民營經濟的概念作出基本界定。當前,在日常人們言談中,在地方黨委和政府文件中,已普遍使用民營經濟的概念,但民營經濟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報告》對此作出了基本界定;
其次,通過中國民營經濟25年的發展歷程回顧與分析,概括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第三,《報告》用大量翔實的數據,除了分析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活躍市場、擴大出口方面的無可替代的貢獻外,有力地證明了民營經濟在推進中國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報告》對來年民營經濟的發展進行提出了展望,預測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記者:為什么說《報告》是一份權威性報告?
孫曉華:政府主管部門的主要精力是研究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又往往比較注重公有制經濟的研究。工商聯當然也要考慮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問題,按照十六大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但工商聯主要是做民營經濟工作的機構,多年來始終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鼓與呼。作為在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民間商會,相對于某些機構對民營經濟可能是局部的、某個角度的研究,工商聯的研究具有總體、全面的特點。同時,這次運用的數據均來自國家有關部委,是可靠的、準確的,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權威性。
記者:您是如何評價《報告》的?
孫曉華:《報告》是全國工商聯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是有益的嘗試。《報告》的分量如何,還有待于發布后,由社會各界來打分、評價。我個人看來,這是一份較為系統并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報告,是一份由人民團體、民間商會發布的報告,是一份下了很大功夫有較大使用價值的報告,對廣大民營企業謀求發展,對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了解民營經濟總體情況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時也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了決策參考。但由于這是第一份分析報告,缺乏經驗,加上時間緊、人力少等因素,《報告》很可能還不完美,有待于今后逐步提高,可畢竟走出了重要一步。(27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