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先發制人再掀降價風暴
一場液晶彩電降價風暴即將在國內掀起,風暴的制造者是素來以“液晶電視老大”自居的外資品牌夏普。近日,記者從夏普電器中國公司處了解到,夏普生產的37英寸大屏幕液晶彩電價格將由原來讓普通大眾望而卻步的5萬元左右下調至35000元左右,降幅達15000元之巨。
消息甫一傳出,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青島泰勒咨詢顧問公司總經理羅清啟先生第一反應是“夏普可以說是全球液晶彩電老大,它降價肯定會逼迫其他生產液晶電視的跨國公司跟著降,夏普此舉無疑是想以先發制人的態勢來搶得市場先機”。
正如羅清啟所言,一種微妙的緊張情緒正在其它外資品牌身上蔓延。液晶電視也是韓國三星集團在中國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夏普降價一事,三星電子中國公司電視機工廠辦事處對此事表示了相當程度的驚訝,說液晶電視現在降價還為時過早,液晶電視的成本也不允許其降幅如此之大,夏普降價后的價格已經在成本線以下了。但在問及三星液晶彩電會不會重復此舉時,該人士立即表示:“會根據市場情況做出反應”。
這是國內彩電市場繼等離子電視降價旋風后的又一次風暴。對此,國內各彩電廠家各有反應。作為國內最早上馬液晶彩電并已占據國內液晶彩電市場近40%市場份額的康佳集團,其品牌管理中心負責人說“此次降價如果屬實,應該是夏普的一種營銷策略,并非是由液晶電視的核心部件液晶板的價格降低了”。而海信集團營銷市場部有關人士也表示“會密切關注事件動向”。TCL集團TV事業部品牌推廣人士則表示“液晶電視并不是TCL的主打方向,目前我們專心做等離子,所以對此事不是很了解,也不是特別關心”。但同時也表示如果外資品牌液晶電視大規模降價,國產品牌肯定難以招架。實際上,據記者了解,國內液晶電視生產廠家其實一直都在悄悄地降價,因為機型主要集中在16、17英寸等小屏幕上,所以其原本的價格與外資品牌“并非一個重量級”,即使是同一個型號,價格也要低出外資品牌很多。
綜合外資、國產品牌對此事的反應,可以預見,此次液晶電視降價幅度和跟進速度都將與前一次的風暴“有得一拼”。2002年7月,國內彩電業大佬TCL率先“發難”,將價值5萬元的等離子彩電降至28000元,另一大佬迅即做出反應,更是將其降格降至28000元以下。繼“始作俑者”之后,海信等其它彩電廠家有巨幅降價之舉。海信一位副總裁對本報記者回憶那場等離子風波時說:“海信當時在等離子電視上的降價有些倉促迎戰的意味,等離子作為高端彩電的一個熱點,都想在這一項目上淘金”。
對此,業界一片質疑之聲,主要集中在兩點:國內彩電廠家是否掌握了等離子彩電的核心技術,換言之,TCL、創維、海信等的等離子彩電是否是真正意義上有國際水準的等離子彩電;國內彩電廠家多年來在普平、純平低端彩電上動輒價格戰的“劣根性”是否帶入了以期拯救中國彩電業的高端產品上。
外資國產豪賭數字電視四大方向
目前,四大方向并存于國內彩電市場,一是基于普通顯示器(CRT)基礎上的普平、純平彩電,這在國內各大彩電廠家都有大規模生產;一是以長虹倪潤峰復出后“賭命”般的背投電視,并以其高清晰度和純平大屏幕,在與同時期推出的TCL的HiD彩電較量中決出勝負;一是等離子(PDP)電視,HiD嘗試失敗后,等離子電視成為TCL李東生的“押寶之舉”,其競爭對手創維、海信都將其視為主攻方向;一是基于液晶顯示器基礎上的液晶電視,以夏普公司、三星電子公司為代表。
記者最新了解到的消息是,一直專注于DVD、空調生產的新科集團在也開始了液晶彩電的生產。“雖然我們準備投入的規模具體數量是多少現在還不能告訴你,但我們在液晶電視上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手筆,而且未來要在彩電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只能從高端市場切入”,新科電子新聞發言人樊文建對記者說。
當然,各廠家也并非在這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惟一“下注”,如海信、創維在等離子、液晶上均有大規模投入,而TCL除了強勢打造等離子外,曾讓其HiD“顏面掃地”的背投也是其重點研發對象。所謂數字電視,即由模擬信號的發射和接收提升為數字信號的發送和接收,高清晰、大屏幕、信息化、互聯互通是其基本的表征。未來彩電市場的爭奪已不可避免的轉向了高端彩電。高端彩電市場目前又呈現出四大方向并存的局面,除了普通的普平、純平彩電,背投、液晶、等離子彼此在技術上還沒有一個已彰顯出絕對的優勢。
此種背景下,國產品牌開始了在彩電高端市場的賭命之舉,抱得一個“法寶”在拼命“下注”,以期換得高端市場的明天。這種賭命之舉并不僅僅是國內各廠家,其實這些對中國市場始終“垂涎三尺“的跨國公司也在睹命。
電視在未來更多的是一種各類信息的終端顯示器,當市場傳出摩托羅拉、惠普、戴爾、現代這些IT、傳統等各行業巨擎異軍殺入中國彩電市場的消息時,人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關注在其進入的方式、規模,卻忘了去猜測他們將選擇在這四大方向中的哪個方向去突圍,青島泰勒品牌顧問咨詢公司總經理羅清啟這樣評論。
價格決定勝負
國內彩電廠家在低端市場的降價,降價,再降價策略,一直受到媒體和公眾的質疑,作為彩電核心部件的顯像管就像被外資緊握住國內彩電業“命運的喉嚨”一樣死死卡住國內彩電業,將價格戰進行到底是其惟一的選擇。
于是,廠家和業界都將期望寄托在了高端市場。令人遺憾的是在國內廠家間上演多年的價格戰還是不得不在高端市場重復。康佳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廠家能自行生產液晶電視的核心部件液晶板,幾乎全部都是依賴從國外進口,夏普就是國內各生產廠家的重點進口對象。該人士坦言,康佳是國內最早上馬液晶電視的廠家,即使是在外資品牌擅長的大屏幕領域也有重大的突破,但到現在,其液晶板還得從日本、美國等品牌的公司進口。
同樣的“苦惱”另一彩電業老大創維集團也深有體會,早在兩年前其也隆重宣布進軍液晶彩電市場,力圖以液晶為賣點來開拓一片新田地。據本報記者了解,該集團從深圳搬遷至東莞的彩電生產線,80%都是用來生產液晶電視。但到目前為止,液晶板仍然是受制于人的發展“瓶頸”。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內廠家只能生產16、17英寸的小屏幕液晶彩電,30英寸左右的大屏幕液晶卻不敢輕易涉足,偶有涉足也是倍感吃力。
液晶、等離子乃大勢所趨,國內彩電廠家技術上積累薄弱,卻又只能倉促應戰。有業內人士甚至略嫌“刻薄”地對記者說“國內哪有什么真正的等離子、液晶彩電,核心不部件液晶板都不能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只不過是零配件的組裝而已”。他的邏輯是,核心部件進口,加上其他原材料,必然招致其“價格不菲”,可是同樣一臺液晶電視,外資品牌動輒好幾萬,國產的卻只不過好幾千,是不是真正的液晶電視已經不言而喻。
而掌握了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外資品牌可謂占盡先機,其主打產品恰是國內液晶電視生產廠家的“軟肋”———30英寸左右的液晶電視。
對于此次的夏普欲掀起液晶電視降價風波,三星電子電視機工廠辦事處也猜測,這極有可能是在國內“液晶電視”的圍剿下,夏普采用一種產品差異化競爭的方法,即要降價的產品不可能是其真正的主打液晶電視產品,因為成本放在那里,又還遠沒到能發揮規模優勢來降低成本的階段。便用成本和原材料較低的產品來沖擊國內市場。
但羅清啟也表示,這是夏普的一次“親民”行為。無論是等離子還是液晶,目前在國內市場都屬昂貴的奢侈品。無論是外資還是國產品牌,都無法迅速拉動市場,更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在這種前提下,決勝市場時,價格和規模就成了決勝的致命因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誰先從價格的“神壇”上走下來,誰就嬴得先機。”羅清啟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