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空調業可謂多災多難,庫存高壓、材料漲價、非典搗亂、氣溫不高等等各種利空消息接踵而來,空調業今年遭受了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各空調廠商在驚呼老天不作美的同時,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殫精竭慮,拼死一搏,最后導致中國空調行業現狀是———小企業問題多,大企業炒作過度。空調行業因此也出現了小企業病和大企業病。
小企業病:質量服務不佳
首當其沖的是“質量問題”。近兩年中國空調產品整體質量有所下降,據報道,2003年中國市場上的空調品牌大約有近400個。其中有很多是在近兩年不具備生產條件情況下匆忙上馬的小企業,由于不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合格率”比較高,致使很多有質量缺陷的空調產品流入市場,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其次是“服務問題。空調產品被稱為“三分產品、七分服務,安裝、移機、維修售后等及時到位都是消費者最為迫切的需求。一些小企業因為實力
有限或者管理不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特別在銷售旺季期間和旺季后的質量問題爆發期,這些矛盾凸顯出來,事先的承諾無法兌現,招致消費者的投訴甚至對簿公堂。
再有就是“虛假宣傳問題。一些空調廣告夸大其詞,如標低噪音值、提高制冷制熱量誤導消費者。更有的空調廣告有意熱炒人們陌生的“技術名詞和概念,進行誤導性解釋,變相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這樣會導致A品牌產品和B品牌產品幾乎類似,但是宣傳卻是完全不同,甚至有抵觸,使消費者無所適從,只能都不信任。
更有甚者,有的小品牌在銷售旺季時“撈一票,在過了銷售旺季之后質量問題逐漸暴露的時候,居然玩起了“人間蒸發,消費者再也找不到廠家和服務機構了。
大企業病:缺少人文關懷
與家電領域大多數行業穩健的作風不同,中國空調行業大品牌的急功近利炒作非常嚴重,近些年每年到了空調旺季前的3、4、5月份,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都是各大空調廠家“重金打造”的媒體秀,有當眾公布原材料和原部件采購價格和質量等級的“價格自殺秀”,有不點對手名直接開罵的“罵街秀”,有動輒宣稱自己是某某第一并自行加冕的“NO.1秀”,甚至還有當眾摔自家產品,說是以前自己做錯了、以后一定要改的“痛改前非秀”……等等。難怪有人戲稱空調業是“中國家電業的好萊塢”。
大企業的另外一個常見病癥是缺少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安裝不及時和附件配備不夠。在銷售旺季,已經沒有多少廠家能達到24小時安裝的承諾,是真的達不到嗎?不完全是!很多廠家制定了相當多的措施來保證24小時安裝,但是廠家往往無法控制各地經銷企業的實際運作,當經銷企業自己都忙不過來的時候,24小時安裝就成了一句空話,而廠家這個時候的工作重心大多在物流、生產、賬款這些方面,對最終端的控制能力和責任心非常差,這表面上是廠家銷售管理體制的問題,本質上則是沒有重視消費者利益的具體體現。很多消費者往往是在最熱的時候才去買空調,結果交了錢卻是只能在酷暑中苦捱時日。
空調附件的配備是這幾年隨著價格戰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往往消費者在商場談好價格,甚至交了貨款,在安裝的時候卻被告知“管線不夠”,需要另外交錢,很多消費者都碰上過類似問題,感覺受了欺瞞,很憋氣。以管子為例,因為廠家設計的空調管線只有1米長,這是什么概念,就是說剛從窗子外引進
房間內,最多就還只有30公分了,室內機只能安裝在窗子邊的墻角,而眾所周知室內機最理想的位置是在客廳的墻壁正中,這個廠家作為空調專家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就是為了省下那點管線的成本去和同行打價格戰,就不惜讓消費者憋氣。
此外,還有空調企業之間、空調經銷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的問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使用一些如“為排擠競爭對手惡意低價銷售、“惡意詆毀競爭對手等手段。
空調業呼喚新風
近日,無錫小天鵝集團副總裁,小天鵝空調總經理蓋力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空調行業急需一場徹底的變革,一方面通過政府監管和市場調節,把那些資質不夠的小企業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實力派的品牌挑起“新風格的大旗,把空調行業的經營真正回歸它的本位———“空調以人為本!
蓋力進進一步指出,“空調以人為本最關鍵的在于,一是空調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都要考慮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需求,二是空調的營銷要把消費者(而不是媒體和同行)作為受眾,為消費者謀利益。(永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