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速 資源分配城鄉差距拉大現象不容忽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31日 05:31 中華工商時報 | ||||
種種跡象表明,非典過后,決策者和有關部門正在迅速行動,進行認真而有效的“補課”。各種措施絕不是非常時期的救急,而是著眼于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長遠之舉。 建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疫情報告系統,以保證重大、緊急疫情的信息在第一時間上報。 建立中央、省、地、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為支持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投資6億元;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國家和地方將安排資金數十億元,加強、充實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專業技術力量。 建立疾病應急醫療救治體系。通過新建、改建,在省和地(市)兩級設置傳染病專科醫院,在縣級醫院設傳染病科或相對隔離的傳染病區。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基礎建設。加快開展農村新型的合作醫療事業,落實城市衛生對口支援農村的工作。健全疾病監測報告制度。從今年起,各級財政新增的教育、衛生、文化經費,主要用于農村。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實行醫療機構的分類管理,合理有效配置衛生資源,向公共衛生傾斜。 【又訊】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財政實行“分灶吃飯”,衛生資源投放主要集中在城市,衛生資源分配與需求呈“倒三角”形,很多地方縣鄉財政困難,重視不夠,以至于投入逐年減少,城鄉差距拉大。 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醫院。2000年農村人均衛生事業費12元,僅為城市人均衛生事業費的27.6%。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的近70%,花費的衛生費用只占衛生總費用的33%,7年內平均每年下降兩個百分點。 1991年到2000年,全國新增衛生經費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農村,而14%中的89%又成了“人頭費”,真正專項的農村衛生經費只有1.3%。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薛瀾教授指出,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醫療領域出現了“市場化過度”與“市場化不足”并存的情況,一些本應該政府承擔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轉由市場提供,使得較貧困的人口無法獲得基本的公共服務。而在城市特別是大型醫院,本應由市場提供和分配的服務及資源,政府卻在分擔,出現了“富人愈富,窮人愈窮”現象,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同時存在著“缺位”和“越位”兩種情況。 專家認為,一個完整的公共衛生系統,應該在城市和農村雙管齊下。 (31A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