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3C認證推遲幕后謎團 收費過高構成認證阻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3日 14:07 南方都市報 | ||
3C認證飽受質疑遭遇難產 本報記者深入調查,解開3C認證推遲幕后謎團 按照國家認監委的最新要求,3C認證已經從5月1日推遲到8月1日,從8月份開始就要對還沒獲得3C認證的9個行業的19大類132個產品進行查處。究竟3C認證進行得如何?8月1日能 近半企業尚未認證 據了解,CQC廣州分中心目前到該中心已轉發了通過CQC認證的6000多張3C證書。該分中心主任劉永泉對記者說,到目前為止只有3000多家企業向該中心提出過申請,而這批已發的證書分屬于廣東、廣西兩地2000多家企業。也就是說,還有1000多家企業正在等待評審。 廣東究竟有多少家被納入了3C認證范疇的企業?為了得到這個數據,記者曾向政府多個部門了解情況,但是得到的答復都是“不清楚”。后來,在CQC一份下發的文件中,記者查到的數字是———估計廣東約有8000家企業要納入此次認證。按照這個數據,廣東還有5000多家企業還沒申請3C認證。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可以證明:從去年5月1日開始至今年4月21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負責的全國2·6萬多家應該申請的企業中,截止到當天獲得3C證書的只有1·5萬多家,認證率只完成一半左右;另外,全國2000多家安全套生產企業,也只有40多家拿到了3C證書。由此可見,以此速度3C認證要在8月1日完成不太可能。 認證工作過于繁重 順德市松本電工一位負責人在接到記者電話時第一句話就是訴苦:“我們的資料已寄出快2個月了,一直還沒有音訊,我們通過電話咨詢,結果電話要么就一直忙音,要么就一直沒人接聽,你們媒體幫我們打聽打聽一下情況吧”。國家認證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解釋說,現在認證中心所有人都忙亂套了,找人當然難。他說3C認證工作量太大了,要想在8月1日前全部完成,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3C認證要對包括汽車、摩托車、音響、洗衣機、冰箱、彩電、空調、電腦等9個行業的19大類132個產品進行認證,而納入認證范疇的僅廣東就有8000多家企業,推廣到全國就有近3萬左右的企業。更甚的是,有些大企業有10多個甚至幾十個產品都需要認證,所以如果全國算起來,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發的幾千萬張證書這么簡單的問題了。 其次,對全國第一批強制性產品的認證和檢測工作,國家認監委只指定9家認證機構和69家檢測機構承擔。而這9家認證機構全在北京,也就是說,全國不管規模大小、距離遠近都必須分別向北京的9家認證機構申請辦理————盡管去年10月18日在全國已新增了11家分中心分擔重任,但是工作量還是非常大。 負責廣東、廣西兩省初審工作的CQC廣州分中心主任劉永泉也證實了這一點。劉告訴記者,在廣東,已加入了認證工作的人員除了廣州電器研究院的200多人及各工廠的審查人員50人外,總共加起來就這么幾百人,要負責廣東、廣西的企業初審工作,任務還是比較重大。 監管執行難度較大 監管執行力度有多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監管機關的權力有多大。廣州市質監局戴昆峰告訴記者,在3C認證,他們主要負責監督和查處工作,其他的一概沒權管。由此,記者發現,被賦予進行行政執法權力的各地質監部門也面臨著如何有效執法的困境————一方面,3C認證文件規定,要召集企業培訓3C認證知識,舉辦單位要書面向國家認證中心申請,獲批準號后才能舉辦。地方質監局根本就無人能達到這些要求。這就是說他將地方局排除在3C認證的培訓之外了。 “如果國家有關方面沒有下達暫緩通知,我們就從8月1日起進行查處。對所有在市場上銷售的、沒有獲得3C認證的產品進行查封、罰款。”廣州質監局的戴昆峰說,“屆時將分重點、分步驟、分批量、分階段進行執法。其中,首先打擊的將是那些惡意逃避認證執法,假冒3C認證標志的企業。” 但是,業內對地方質監部門能否有效制止未認證產品上市表示懷疑。第一,地方質監部門與企業聯系緊密,已有深厚的感情基礎。3C認證的查處能否一個不漏?業內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第二,3C認證是一種市場準入制度,“不得出廠門、不得進國門”,能否生效實際上還得看后期的市場監督和執法工作。但我國的市場龐大復雜,一般來說,國家工商質檢部門的執法工作偏重于一些大商場和批發市場,而一些二、三級市場和街邊小店與國家主管部門打游擊戰,他們撈一把就走,這樣就使執法工作難上加難,市場依然有空子可鉆。 -觀察 收費過高構成認證阻力 3C認證是一個向國際接軌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國家強制規定,沒有貼上這個認證的所有產品都不能走出廠門在市場上流通。廣州市質監局的戴昆峰表示,要獲得3C認證,不但要過質量關,而且還要過金錢關。 據CQC廣州認證中心主任劉永泉介紹,國家質量認證中心規定,每個單元的申請費是600元、證書費是800元,型式試驗費按國家相關規定收取,工廠審查費每人每天3500元,境外操作還加收通訊費1000元、翻譯費1000元。整個流程下來,企業單個產品辦理3C認證費用一般需要3萬多元。有些企業一次性辦10個產品的認證,所需的費用就是幾十萬元,據說,浙江還有一個企業集團為3C認證花費了100多萬元。 正是基于如此高昂的費用,3C認證受到極大的阻力,許多企業都表示不情愿辦理。他們認為,3C認證的審查模式和審查內容與辦理生產許可證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而一個生產許可證一般只需2200元。 企業方面認為國家收費標準不合理還有一個證據:收費標準規定,一般每個工廠按照規模和產品的特點派2—8個審查員,一個審查員一天的收費是3500元。按每月20個審查日算,一個審查員一個月就為認證機構賺了7萬元,一年就是84萬元。而且,企業還說,在審查費用這么高的情況下,認證機構的審查員往往還缺勤不到,通常只來兩個人,但費用卻按照4人收取。中山、順德兩地的不少家電企業還反映,平時檢測一臺電風扇的費用只有1000多元,認證時增加一個電磁兼容的檢測項目,總費用卻一下子增加到了1·5萬元。企業不禁要問:這么高的收費合理嗎? 實際上,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電器業已進入微利時代。據記者了解,在廣東申請3C認證的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多數,財力有限。即使財大氣粗的大企業,相當多的議論則是,“我們辦得起,但是我們心疼”。有企業為記者算過一筆賬,按每家企業只辦1個產品認證,每個產品平均支付3·5萬元計算,廣東省第一批產品認證全部辦完要支付2·8億元!實際上,相當多的企業要辦的遠不止1個產品認證。 業內人士認為,到了一個依法治國的年代,出現如此尷尬的情況實屬不該。3C認證是國家強制性行為,是政府行為,政府應承擔費用,即使向企業收費也只能收工本費。而且收費涉及的面如此之大,應舉行聽證。 而認證機構對收費高的解釋是,收費是按國家計委的文件,并經物價部門同意的,還參照了國外有關經驗。“認證機構也是自己養活自己,沒有政府撥款。”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某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本版撰文/本報記者楊彩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