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訴美對華彩電反傾銷 開弓沒有回頭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1日 11:48 經濟日報 | ||
“非典”盛行,“消毒家電”概念剛剛冒頭,業內人士正為空調的又一個災年扼腕,彩電業便再次強行奪走了人們的注意力。 5月2日,一份以美國五河電子公司等三方為原告,針對中國向美出口的高端彩電的反傾銷訴訟起訴書被正式遞交。起訴黑名單上,長虹、康佳、創維、海爾等國內主流彩電企業被“一網打盡”。被提出反傾銷調查的產品是這些企業自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向美出口 事情進展很快,5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受了美國五河電子公司等三方起訴中國彩電業在美“傾銷”的起訴書。 聯手還是單干? 美國彩電反傾銷消息傳到國內,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5月9日便在京緊急召集幾大彩電企業商討對策,建議彩電業聯手聘請律師,費用由幾家企業分攤。 事后幾天,創維就公開表示,“創維只會聯合那些沒有在海外傾銷的彩電同行共同應訴。”創維實有所指,圈內人心知肚明。 就在創維首先站出來否定聯手應訴但尚未采取實際行動時,長虹和廈華兩家公司已先行一步,率先聘請律師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了應訴申請,兩家公司的申請文件已經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公布。這邊康佳透露,康佳與創維、TCL、海信一起聘請代理律師的事正在協商,近日會最終敲定。康佳表示,除了初裁之前與兄弟企業共同聘請代理律師之外,康佳還在積極做好單獨應訴的準備,為此已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 創維們明顯努力與長虹“劃清界限”,有專家分析,長虹濃厚的國有企業印記很容易遭他國歧視,被區別對待,創維等民營企業做此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個讓人吃驚的是,廈華并沒有在此次反傾銷名單中,但它卻搶在前面提出應訴。廈華品牌部經理孫光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廈華雖未被列入“黑名單”,但不能不防患于未然。因為美國除了對中國企業指名道姓外,還有就是21英寸以上規格,以及去年下半年對美方有過彩電出口的反傾銷調查條件。廈華一直與美方有交易,如果此次不應訴,今后就完全可能因為放棄這個機會而遭受高額反傾銷稅的打擊。“這簡直危機重重,不單是廈華,國內所有對美國有出口或者今后想到美國市場發展的彩電企業都應該積極應訴。” 國內彩電企業分頭單干的苗頭越來越明顯,對此有兩種不同見解。 一位法律專家從費用的角度支持聯手:國內企業幾年前應對歐盟時,第一回合就耗費了差不多50萬美元的律師費。而美國價格更高,有的名律師高達1000美元/小時,一般來說最低的反傾銷案底價也在10萬美元以上。這次“上榜”的中國彩電企業,在去年下半年前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量都很小,如果各打各的,在經濟上顯然不合算,一年賺的恐怕還不夠律師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則認為,企業單獨應訴并非壞事:如果眾企業不能擁有共同利益,不能自發抱團、相互約束,行業組織硬把它們捏在一起也于事無補,企業若自己有經濟實力、有能力應訴、勝訴,爭取美國的區別對待,將美國市場拿下來,那就真的練就出一個出色的企業來了。 不過,也許身處其中、甘苦自知的廈華品牌部經理孫光榮的話來得更實在:關鍵時刻恐怕還要靠聯合。 飛利浦、湯姆遜與此無關? 美國彩電反傾銷事情一出,國內彩電業普遍有點懵:美國現在基本沒有自己的彩電生產企業和品牌,因此中國彩電對它們構不成很大的利益威脅,他們鬧的哪門子反傾銷?分析琢磨之后,發現這次反傾銷訴訟的主角美國五河電子就與飛利浦關系甚為密切,由此有關人士認為,這或許又是歐洲巨頭通過美國企業遏制中國彩電企業的高招。被疑為幕后指使的歐洲企業坐不住了,近日紛紛跳出來鳴冤叫屈。 湯姆遜總部委托一家香港公司,發表一份來自法國巴黎的中文譯文聲明,稱湯姆遜與中國彩電在美國遭反傾銷指控一案無關。湯姆遜表示,美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并不是數個彩電品牌,而是所有中國產地的產品,包括湯姆遜在內的所有中國彩電合資企業也是此次反傾銷的受害者。 隨后,飛利浦電子也向一些媒體電郵了一份聲明,聲明中稱從未參與、更不支持本次由部分美國公司和勞工組織發起的反傾銷訴訟,且飛利浦在馬來西亞的彩電生產公司也是本次反傾銷訴訟的被告之一。對于有媒體提到飛利浦公司和美國五河電子公司存在的資本關系,這份聲明中也予以了澄清:“五河電子公司為許多公司外包生產電子產品,也是飛利浦公司的供應商之一。該公司的反傾銷訴訟與飛利浦無關,而且飛利浦不支持該公司的訴訟行為。”另外有消息說,飛利浦北美公司于美國時間13日加入了應訴申請,該公司表示自己是本案產品的進口商,也準備全程參與訴訟。 而部分國內彩電企業,對兩家歐洲家電企業的說法不置可否,只是反問:“起訴方之一五河電子在美國生產的彩電微乎其微,根本就不具備起訴資格,而美國本土基本上不再生產彩電,也沒有彩電大品牌,如此情況下,中國彩電企業究竟能威脅到誰的利益?” 懷揣一顆平常心? 跟蹤過歐盟彩電反傾銷案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劃院院長董云庭對眾企業的疑惑一笑了之,認為企業要以一顆“平常心”看待此次彩電反傾銷。他提醒說,在未來年代,一些理由看起來不是很充分的非關稅壁壘會很多,“他國一有機會就會制約中國企業。” 董云庭給出的一組數據頗能說明中國電子產業給他國帶來的“威脅”。2002年中國出口貿易總額3255億美元,電子產品占了28.3%,占全球電子產品貿易總額的14%;電子產品貿易順差69億美元,占全國貿易順差的22.4%。2003年第一季度,電子產品出口257.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9.3%。1999年后,我國電子產品僅次于美國、日本,躍居全球第三位,2002年占到全球總量的15.6%,其中中抵擋產品占全球絕對優勢。2002年下半年開始,全球IT產業下滑,各國紛紛尋找出路,抵制中國產品進口是很自然的事。 再來看看對美的家電出口。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02年我國對美出口涉案產品達342萬臺價值4.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數量增加1216.4%銷售額增加918.4%。其中四川長虹出口數量301.6萬臺金額4.16億美元分別占總出口數量和金額的88.2%和86.7%。目前出口增勢仍在延續。中國家電協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1至3月我國家電企業向美國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37.4%達到8.6億美元占總出口量的31.5%美國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與此同時目前中國的彩電出口已經從以往的低端產品轉向了高端產品。以長虹為例背投和液晶等高端電視都有出口其中背投產品已占到全美彩電銷量的10%。 中國幾大彩電巨頭剛剛發布不久的年報顯示2002年出口的大幅增長是這些企業贏利的關鍵之一所以這次彩電反傾銷調查一旦成立,對這些企業的影響可想而知。難怪他們很難做到懷揣一顆“平常心”。 反過來,反傾銷限制進口的效果顯著且迅速,無論案件結果如何,單是反傾銷調查本身就具有限制進口的作用。從美國的反傾銷法律程序,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傾銷限制進口的作用。 首先是案件審理的周期長。美國廠商提出投訴后20天內由商務部確定是否立案調查,45天內由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聽證會,就該項商品是否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造成威脅作出初步裁決。投訴后160天內由商務部確定“公平價格”,并對低于“公平價格”的幅度向進口商征收保證金(原告或商務部可提出延長50天)。商務部初裁后75天舉行聽證會,進行終裁(被告可要求延長60天)。商務部終裁后,案件又回到國際貿易委員會,由后者在45天內舉行聽證會,就產業損害問題進行終裁。終裁7天后在“聯邦紀事報”上公布結果并開征反傾銷稅。可見,自投訴到國際貿易委員終裁,案件審理時間可長達287天,若原告和被告分別要求延長,則可長達397天。如此漫長的審理程序不僅使應訴企業必須付出高昂的費用,而且使之面臨巨大的時間成本。 其次是占壓資金。自商務部初裁之日起,海關根據初裁確定的低于“公平價格”的幅度向進口商征收保證金。反傾銷稅以商務部終裁的低于“公平價格”的幅度為準,進口商所交保證金多退少補。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是在9個月之后,而進口商在起訴方投訴后160天內就必須交納保證金,即使被告最后獲得勝訴,這中間的時間差也會使進口商付出巨大的資金成本。 第三是反傾銷稅具有回溯性。進口商須交納的反傾銷稅可能高于保證金數額,因為只要起訴方請求,商務部就會對案件進行年度復審,以確定實際應繳的稅額。若稅額高于保證金,進口商將收到一份帳單,效力可以追溯到進口之后兩年內應繳的追加稅款。 第四是程序復雜,案件的最終結果難以預料。整個審理過程可能需要3次聽證會、4次裁決,雖然除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外,其余3次裁決中只要有一次裁決否定傾銷或損害,被告就能勝訴,但審理程序復雜,牽涉因素很多,結果很難預料。 上面幾項因素綜合起來,還會對被訴國家及其他國家潛在的出口商構成的巨大心理壓力,使他們對美國市場望而卻步。 政府會袖手旁觀? 美國針對中國彩電反傾銷的消息一出,TCL就發表過一個公開聲明,指出“美國五河公司以及兩個工會組織,并不具備反傾銷訴訟申訴人資格,對中國彩電所謂傾銷申訴是不夠謹慎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劃院院長董云庭指出:WTO規定提請申訴的企業,其產品必須占到本土市場份額的1/4。以此參照,五河顯然不夠格。于是這場訴訟就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中國企業實在看不到損害了美國本土哪個利益集團的利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卻看到了這個“莫名其妙”背后的“麻煩”,認為美國能針對本土幾乎沒有生產企業的彩電產品提出反傾銷便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一旦這個案子中國企業輸了,今后所有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都有可能遭到反傾銷起訴,且會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其他國家會照著學。 也有敏感人士從中嗅到了其他意味,提出“不是個簡單問題”,“不排除政治因素”。于是便有人士分析,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觀,坐視不管。其一,如果美方在反傾銷程序上一旦出現不規范做法,政府可以出面告到WTO;其二,如果政府認定美方給予中國企業不公平待遇,就會影響到中美兩國貿易關系,長期下去,對美國企業未必有利。 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有關反傾銷的課題報告,就曾指出中國政府“對國外的貿易保護行動缺乏有針對性的威懾措施”。報告說,雖然很少有國家明確宣稱自己發起反傾銷是對目標國的報復,但是在實踐中一國的對外反傾銷能力確實可以對別國產生威懾作用。 中國可以在小產品上讓步,對于家電這樣一個有潛力的產業,政府不可能不高度重視。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彩電產量5353.5萬臺,出口1611.9萬臺增長91.1%,占總量的30%。我們也許有理由期望,中國政府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給中國彩電企業以有力的支持。 開弓沒有回頭箭,反傾銷不可避免,中國彩電企業只有勇敢地面對國外的“老江湖”,才能在磨練中成長,才能最終在全球彩電市場占一席重要之地。 -鏈接 中國彩電訴訟可能進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階段 2003年5月2日:原告方遞交起訴書 2003年5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是否接受起訴書 2003年5月1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結果,如初裁為這些彩電的進口未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則本案結束,反之案件提交至美國商務部繼續審理。 美國商務部作出裁定階段 2003年10月12日左右:美國商務部作出傾銷成立的初裁可能向后推遲50天 初裁后1個月內:美國商務部到中國實地調查 初裁后75天至135天內:如果傾銷幅度為2%以上,本案繼續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審理。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階段 美國商務部作出傾銷終裁后的45天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是否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了損害,如裁定成立將由美國海關征收高額反傾銷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