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產業重組風云再起 大批國企“待字閨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8日 16:06 粵港信息日報 | ||
-記者王珍 日前,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自去年科龍花1000萬元接手上菱冰箱設備后,目前仍在研究華東設廠的事宜。 3月中旬,LG電子以4000萬美元收購了與春蘭集團合資的泰州冰箱基地剩下的50%股權 在年初的美的冰箱經銷商大會期間,美的冰箱的有關負責人也曾向記者透露,在以OEM形式順利切入冰箱業后,美的今年會尋找冰箱生產基地,合適的時候會進行收購。 這似乎在向人們發出一個信號———中國冰箱業,今年及未來幾年,收購兼并將風云再起。 大批國企“待字閨中” 中國冰箱去年內銷約900萬臺,出口約500萬臺,而全國的產能約2000萬臺。很多工廠吃不飽,如有的企業50萬臺的產能,一年卻只能生產20萬臺。目前,冰箱業的競爭已經很充分,只是穩定增長的空間很小。明年冰箱企業的動作會加大,今年還只是過渡,越往后動作會越多。為此,國家已成立國資委,加快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目前中國冰箱業,70%—80%的企業仍是國有企業,一批急需轉制的企業“待字閨中”,客觀上提供了大量等待被收購、整合的冰箱生產資源。 中國冰箱設備的引進,比空調早整整10年。而與近年競爭得如火如荼的空調業相比,中國的冰箱業顯得平靜很多。這固然與冰箱市場已步入穩定增長期直接相關,但冰箱業主要是國企,不像空調業以非國有企業為主,因此,冰箱業的競爭遠沒有空調業充分。 其實,平靜的水面下,已是暗礁處處。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冰箱行業的利潤越來越少,現在市面上的冰箱品牌只剩下10多個,其它冰箱廠“沒新血液就會死掉。”去年底,冰箱業已開始洗牌,三五年內不少品牌將會被洗掉。 更關鍵的是,大企業都在采取擴張行動,以收拾殘局。業內認為,強勢的家電巨頭將是未來幾年中國冰箱業整合資源的主角,而中小企業將慢慢退出流通領域,替大企業做OEM,或賣設備,或被收購。 三股勢力成重組主力 盡管各大企業都口風甚密,未到成交之日不露聲色,但依筆者分析,未來幾年中國冰箱業重組,主要來自于三股勢力: 第一,急欲打造世界冰箱制造基地的國內冰箱巨頭。如科龍,據說其試圖成為GE在東南亞最大的冰箱生產基地。而顧雛軍一直也在冰箱產能的擴張上表現得雄心勃勃,去年就收購了吉林的吉諾爾冰箱廠以及上菱的冰箱設備。另一家冰箱企業美菱,今年3月底,與德國西柯瑪合資成立了美菱歐洲銷售公司,欲在歐洲市場大顯身手。 第二股勢力,主要是冰箱新軍,如美的、TCL、康佳等。它們都希望從OEM生產,轉變為自己的工廠生產。美的有意將冰箱扶持為繼空調后第二個支柱性大家電產品,相信在產能收購上今年會有動作。康佳今年已將白色家電從彩電業務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公司,要在白電上有長足發展。TCL集團更是將白色家電納入到未來集團整體上市的盤子里,一旦集團上市成功,收購之事也是輕而易舉。 另一股勢力,就是跨國公司。盡管某些公司,如西門子、伊萊克斯等歐洲企業,比較傾向于自己投資建廠,但不排除跨國公司借此機會進行收購,在中國迅速擴大其生產規模。LG不剛剛從春蘭手中回購了泰州冰箱基地的50%的股份嗎?陜西長嶺不是一直替東芝做冰箱OEM業務嗎?這正說明跨國公司仍存有收購之心。 收購兼并利弊并存 冰箱業的門檻一直較高,據說,要達到20萬臺/年產能,營銷、開發、生產至少需要投資5000萬元。所以,通過收購兼并進行低成本擴張,比新建廠房要劃算得多。 一位冰箱業內的資深人士分析說,新建廠房,周期長、造價昂貴,而現成的廠房只要不漏雨,刷新一下就可以使用了。而收購,一是投資成本低,二是可以接收對方的冰箱技術隊伍、工藝人員,這才是寶貴的資源。 收購兼并還有其它的好處:實現“銷地產”,既可以節省運輸費用,又可以使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并有助于在當地提升品牌形象,更何況為了加速企業轉制,當地政府往往會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更重要的是,可迅速擴大產能,并把其它競爭對手擠垮,為變成跨國公司的生產基地增加更多籌碼。 不過,收購太多的產能,也是有風險的。工廠多,固定成本就自然高,一旦與外方合作的關系出現一點小問題,或者海外的訂單受阻,產能閑置反而會自我拖累。所以,還應以“先有市場再有工廠”的原則為宜。 “老牌”冰箱企業急尋出路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2年中國電冰箱產量達1598.89萬臺,冷凍箱累計產量464.64萬臺,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7.81%、18.26%。而據中國家電協會的數據,去年中國電冰箱的外銷比例為30.5%電冰柜外銷比例22%,分別較2001年同期增長了4%、2%。萬寶是中國最老牌的冰箱企業。今年的銷售目標是70萬—80萬臺。如此計算,廣州萬寶去年的冰箱產量僅約為全國冰箱產量的3.7%。 因此,萬寶冰箱要在2004年實現冰箱內銷10億元的銷售額,需開拓一些重點市場,一是不太發達的大城市;二是較發達的城鎮。這可省去大筆的連鎖大賣場的進場費,又不會與大品牌“硬碰硬”。 華凌冰箱銷售經理紀京松說,冰箱拼的就是制造運輸成本,100公里附近。 華凌的目標是2005年進入白色家電前五名。雖然最近與以色列財團的收購沒成功,但是華凌還是希望能引入大國際資本,并立足于把華凌的品牌做大做強。五六年前,華凌冰箱在一二級中心城市賣得很好,近年由于外資品牌大舉進軍,對其帶來了很大沖擊。這兩年,華凌在二三級農村市場穩固了根基,以后就要實施“農村包圍城市”策略,今年華凌冰箱的銷售目標是比去年增加100%。 事實上,隨著跨國公司以及本土大企業的步步緊逼,像廣州的萬寶、華凌,西安的長嶺,杭州西嶺等“老牌”冰箱企業恐怕都只能淪為區域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