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索尼并行殺進等離子陣營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6日 15:43 人民網 | ||
原來被觀察家認為是固守CRT彩電路線的索尼與海爾在今年卻同時起步殺進等離子陣營,在等離子彩電上幾乎沒有任何的推廣,但是銷售卻是等離子群中最火的兩個品牌,其中緣由讓人費解。 日本的一些家電營銷專家認為,這實際上反映出一直將焦點集中在價格上的本土彩電競爭模式開始遇到極大的品牌障礙。當你面對的是幾萬元人民幣的等離子彩電時,價格因素 等離子彩電的消費群與普通彩電的完全不一樣,這些消費者更為理性,也更為慎重,不會匆忙之間做出自己的決定,正是消費群體的特點決定了高端彩電的購買目標被集中在優秀品牌上,索尼是全球著品牌,海爾是中國最著名的品牌,高端等離子彩電的消費集中已經反映出這樣的趨勢。 中國相當一部分彩電品牌走了一條不要品牌、沒有戰略的發展之路。一個公司要取得高水平的經營績效有兩種方法,一是要有獨特的戰略,二是要提高自己的經營效率。 我們審視一下中國彩電企業,大家的產品線是相同的,所滿足的目標消費群都是一致的,所以說,中國的彩電企業基本上都是同質化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非要找區別的話,那只是規模的大小。也就是說中國彩電企業基本上全部處在經營效率層面展開競爭,而沒有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戰略。沒有戰略的戰爭實際上是沒有贏家的游戲,中國本土彩電業實際上正在上演著這樣的游戲。 海爾彩電卻在走不一樣的路。 海爾彩電從上市一開始就沒有去盲目的追求規模,而是追求贏利,精致的、有獨特市場空間的高端彩電產品是海爾彩電關注的重點,有誰能想像出海爾一個專門為兒童房定做的14英寸的電視竟有幾十億的市場空間,這個產品在市場上沒有人競爭,G5護眼彩電的精致程度會讓你猶豫:這是不是索尼的產品?為獨特的需求提供精致的產品是與所有本土彩電不同的戰略路線。競爭的至境是沒有競爭,海爾彩電做到了。 一個企業是否真正成熟應該看其有沒有成熟的戰略,也就是說,看這個企業有沒有獨特的發展空間,而不能單純去看一個企業的規模有多大。中國本土彩電沒有利潤的規模正在失去意義。索尼一家的利潤是中國彩電利潤的總合的傷心現實短期還難以改變。 戰略的競爭重要的是在生產率曲線的哪一個點上展開競爭,而不是僅僅在效率層面單一地擴展生產率曲線,哈雷太子的生產設計和市場營銷方法就有別于寶馬(BMW)和其他競爭對手,這是競爭優勢形成的基礎。商業活動中,無顯著差別的戰略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戰略競爭要求有真正的創新。公司必須擁有新的產品概念、新的服務和開展商業活動的新方法,以把自己與競爭對手區分開。 在戰略競爭的意義上,沿著已有道路的不斷提高是不夠的。本土彩電企業在效率層面的激烈競爭已經使大家手挽手地走向彩電的低端市場,而再回首高端的時候,高端已經在不自覺中空缺了。中國本土品牌在不知不覺中已把自己定位在低端品牌上了,當我們在向高端彩電進發的時候,發現品牌與產品之間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品牌已經拉不動高端產品了。 中國最大彩電企業長虹的戰略轉型可謂是先知水暖,不能僅靠規模下的效率來支撐發展,必須找到獨特的發展空間,背投彩電的強力沖擊不僅透露出這樣的信號,并且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所以,從戰略層面看,我們更認為長虹的突圍是對單一效率競爭的反動,是對自己模糊品牌形象的突破,長虹彩電的方向已經發生了明顯改變,而我們其他的彩電企業仍然停留在效率層面。感受一下未來吧,這樣的競爭實際上一種零和游戲,沒有贏家。 一些彩電企業SKD組裝模式帶來的等離子彩電被很多人士認為是中國高端彩電啟動的號角,其實這是嚴重的錯誤,從彩電發展史看,這一舉動沒有任何創新的意義,它仍然延續了舊有的價格戰思維來參與高端彩電的競爭,這種舉動實際上是一相情愿的,為什么? 因為我們的彩電企業在低端匍匐的時候已經使自己的品牌貶值,當你突然要做高端彩電的時候,發現品牌沒有任何的準備,市場根本不買賬。索尼與海爾等離子彩電比中國市場任何一個把價格拉到三萬元以下的品牌都銷售得好,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兩個企業沒有在等離子彩電上放過一槍一炮。 有趣的是低端的彩電品牌仍然還把等離子彩電作為挺進高端的游戲工具在降價,來自市場的數據顯示,這些品牌在等離子彩電上沒有什么大的收獲。從去年的等離子降價到今年新的等離子降價,這一連串焦躁的喊叫給中國彩電市場帶來的正面的意義可能就是:讓市場開始認識等離子彩電,等消費者走進賣場的時候,這些品牌已經靠邊站了。最后的爭奪是索尼與海爾等高端品牌子之間的品牌角力了。 高端彩電要有高端的品牌的配合,海爾彩電與所有國內彩電企業不同的是介入彩電之后,沒有參與任何一次價格戰,追求合理的利潤率作為自己的關鍵,銷售量不是最大的,但是贏利能力卻是最好的,海爾在彩電產品上用自己獨到的戰略收獲了高端品牌的形象,等離子僅僅是第一個證明。 很少有人質疑過索尼在彩電技術方面的領導者地位,但索尼今年力推等離子,卻招來了媒體的質疑聲;同樣的是,沒有人質疑海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但此次與索尼并行介入等離子也招來了輿論的質疑。實際上從品牌的優勢看,這種質疑沒有任何意義,先走不見得先贏,晚做不見得就不贏,贏得市場的關鍵是看品牌的實力,而不一定是時間的早晚。 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容量預計將達8萬至10萬臺。很多品牌把索尼、海爾進軍等離子市場作為自己極大的利好,實際這也是一種單相思,共做市場不見得是共贏。索尼、海爾可能才是真正能搶摘到桃子的后來者。(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