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天下 盛世如春(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0日 16:12 新浪財經 | ||
雷達 迎接新千年 與劍南春的價位受到業界批評一樣,劍南春系列酒開發也被業界認為滯后。實際上,位列三甲的哪家企業不是備受爭議的對象呢?茅臺被指斥“墨守陳規”;五糧液被指斥“買 樹大招風看似一件壞事,實則是一件好事,它至少證明了這棵樹足夠大,雖然招風,但在它頂風之下卻能撐起一片無風無雨的天空。對于行業,這是一份并非誰都有資格、有能力承擔的道義,而在大樹的辟佑之下,又有多少小樹茁壯成長。細細想來,劍南春在品牌開發上的“保守”也不無道理。在近20年間,劍南春主品牌的價位從幾元、十幾元到幾十元、上百元的攀升,并最終成為白酒前三強,可以說和它穩健的營銷策略緊密相關,如果不是對主品牌成功的推動和保護,今天又怎會形成業界對劍南春系列酒開發極高的呼聲?然而,每個酒廠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情況,并不等于別人系列酒開發得火熱自己就一定跟著干,自己必須獨立思考、審時度勢,只有品牌價位和聲譽處于巔峰狀態,才能取得最大的品牌擴張效益。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這種保守的深刻含意,也不難理解劍南春為何要極力打造高端“王牌”——這就是“厚積薄發”!一千年的輝煌已成過去,現在,穩重持成的劍南春在業界強烈呼吁聲中啟動了系列酒和超高檔酒的全面推進,開始迎接新千年的挑戰! 千年糟坊定乾坤 未來的路還很長,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劍南春的“足下”有些什么“寶物”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的著名口號是“用事實說話”。無論是贊譽還是誹謗,都抵不過用鐵的事實。對于白酒而言,無論在好的文化和品質都需要用事實來說話。“自古老窖出好酒”——對白酒,尤其是名優白酒而言,老窖就是實力的基礎和象征,就是最“鐵”的事實,劍南春已有千年歷史的“天益老號”無疑是鎮廠之寶! 1985年6月6日,在“天益老號”糟坊一帶進行地下施工的工人發現了沉睡千年的地下窖池,在窖池中發掘出南齊(中國南北朝時期)紀年磚一塊,其上燒制銘文為“永明五年”字樣。在后續的考古發掘中,又不斷從地下發現了大量疊壓于不同土層,在南齊之后的不同歷史時期的窖池和酒器!這說明“天益老號”糟坊至少是從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齊永明年間便開始了歷代延承,在同一地點如此長期的歷代延承,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充分證明了綿竹是中國美酒之鄉的地位! 歷史不斷淹沒著一切,包括窖池,包括所有的人與物,而綿竹人對那老糟坊是如此“癡迷”,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原址興建著,讓它永不枯朽。這不僅讓人感動,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難到唯此處是“風水寶地”,唯此處能產佳釀?果不其然,清代的《綿竹縣志》就這樣寫到:“綿竹城西一帶釀好酒,清而冽,別處則否!薄疤煲胬咸枴钡倪x址積淀了綿竹人千年的釀酒智慧,并由此而發展成了今天的劍南春酒廠。 綿竹人對老窖、對好酒的執著追求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南齊)130年之后的“大唐盛世”,“劍南燒春”成為李唐王朝的國酒而享譽華夏!(大唐)1000年之后,它又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名酒”,并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如今的“天益老號”留存于地表的窖池為600年前明代所建,至今仍在產酒,這在全國歷史悠久的名糟坊中也是罕見的。她寄托著綿竹人的殷切希望;她傳承著綿竹1500余年的酒業輝煌;她是劍南春的精神、劍南春的象征! 天時與地利 當然,再好的東西也不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象劍南春這樣的“參天大樹”又生長在怎樣的沃土之上呢? 劍南春酒產地——綿竹,位于川西四川盆地邊緣(北緯30°31′-31°42′之間),全境山地和平原各半。西北境山高林密、疊嶂橫嵐,綿遠河、馬尾河、龍蟒河、射水河、白水河、石亭河,一字排開由北向南而去,可謂氣勢非凡,再加之無數地下暗河潛流暗涌,400眼清泉密布高山、平原,其中著名的玉妃泉甘甜凈冽、低鈉含鍶,為歷代釀酒名泉,綿竹山靈水秀,相映相輝,真是天下難得的名酒地相。 從現代微生物學、釀造學分析,綿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5.7°C,年平均降水量1097.7mm,其土壤有機質高,微酸性土壤占68.07%。這樣的氣候和土質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生長、繁衍,也就是說非常適宜釀酒。 一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綿竹這樣一個天然“大窖池”,而劍南春酒廠就坐落于群山腳下、玉妃泉旁,吸天地之靈氣,收日月之精華…… 歷史與人文 明朝大思想家王陽明曾說“萬物皆因心動”而被唯物主義者們批得不敢轉世還魂,但綿竹的“物華天寶”若不是人們“因心而動”又怎能被欣賞、被利用呢?事實上,三星堆出土的古蜀文物已反映出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綿竹酒業的興盛,若非古人“因心而動”,恐怕也就不會有這延續千年的綿竹酒史?磥硗蹶柮鞯脑捯灿械览。 [唐代]綿竹隸屬于劍南道,所產好酒已譽滿華夏,稱之為“劍南燒春”,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品牌的皇家貢酒。于是,“劍南燒春”有了李白“解貂贖酒,價重洛陽”的豪放;有了杜甫“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的惆悵……,在眾多名人雅士的推波助瀾下,“劍南燒春”大有“飛鳥聞香化鳳,游魚得味成龍”的架勢,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德宗皇帝李適甚至在大明宮中為劍南燒春的進貢而面喻朝臣!(唐中書舍人李肇撰寫的《唐國史補》中收列當時天下名酒,“劍南燒春”名列其中,《德宗本紀》對其也有記載。)此時的“劍南燒春”已是與近現代劍南春酒極為相近的蒸餾酒了,并從此拉開了它以后一千多年的繁榮史······ [宋代]它與蘇軾赤壁泛舟,有了蘇大學士“珍珠為漿玉為醴”的贊譽;它隨陸游《對酒》漢州,引發詩人“再過劍南應小留”的懷念。 [明代]“劍南燒春”名聲大噪,有了張三豐聞香而來的蹤影;有了王汝賓“客笑酒壘”的即興。 [清代]它達到了“味醇香、色潔白、狀若清露”的妙境,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釀酒工藝,有了著名詩人、飲家李調元“天下名酒皆嘗盡,卻愛綿竹大曲醇”的最高贊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劍南燒春”獨創“冷氣大曲”,譽滿京華、名動中外,全國脫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了禪聯60余次國內、國際大獎的“今日劍南春”,并率先將中國白酒科研提高到分子水平! 歷史翻開了新千年的紀元,“盛世劍南春”又“更上一層樓”,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