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松下產品便宜了 松下(中國)4月1日運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16:42 人民網 | ||
松下(中國)獨資——松下產品越來越便宜? 298元的微波爐,1500元的空調,90元的電熨斗……在2002年,松下的這些便宜貨還一時讓大多數人醒不過味來。一向高高在上的洋品牌,怎么突然就掉了身價? 2003年頭一個月還沒過完,松下(中國)董事長杉浦敏男就急著宣布:剛剛完成獨資的 通常情況下,靈活的機制會直接導致靈活的市場反應——2003年,松下會不會有更多的便宜貨? 298元微波爐1500元空調 源于從總部開始的改革 去年12月17日,松下中國獨資正式獲批。在此前,它只是松下在華50家企業中的一家,因為這50家企業都是獨立法人企業,從研發生產到銷售都各自為政,其中合資企業就有33家,連松下中國本身都是合資企業,所以要談到它的統籌管理作用可謂微乎其微。有一個數字2001年,松下在中國銷售空調40萬臺,其中屬于松下中國的有6萬臺,只占15%。 這種各自為政的狀態和松下進入中國時的外部政策環境有關。但分散的機制更來源于日本制造業輝煌時普遍采用的“事業部制”,即按產品品類清晰劃分各事業部,各事業部的研產銷完全自己負責,互不交叉干涉。松下中國副總經理劉新華告訴記者:“在制造業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時代,事業部制有利于術業專攻,集中力量迅速擴大規模! 松下在中國的50家企業,從體制上講,就是總部的各事業部自己分別設立的。而且各工廠有事也只會打電話向日本的事業部請示,松下(中國)并沒有管理它們的權力。 2001年,松下在全球市場爆出了36億美元的純虧損額,雖然日企大面積虧損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產業結構調整不利等外部環境影響,但從松下本身看,機構的臃腫龐大已經造成大量資源不能共享、市場反應遲緩,實際上利潤被自己吃掉了一大塊。 劉新華表示:“在網絡時代,大量IT產品的出現已經要求各產品品類能互通共用,比如我們的SD閃存卡,就是連接數碼相機、電腦、DVD,甚至是PDA和手機的一個存儲器,不但要求接口規格相同,而且研發也應共享,才能做到市場信息共享。以前的事業部制在這時反而成了障礙! 改革從兩年前就開始了,松下新任CEO中村邦夫把松下電器下屬的36個部門重新劃為4個業務分公司,取消了過去各部門獨立研發的資格。提出“破壞與創生”計劃,在全球推出“V”產品,即能迅速提升市場份額的產品,并推進海外市場同時進行重組。 于是,在2002年,我們在中國市場看到了298元的微波爐、1500元的空調,并且看到了松下(中國)與中方合資伙伴完成股權轉讓,成為獨資公司,行使統一管理職能。 單獨設立三大研發中心為中國量身定制低價產品 松下現正在大量做工作,勸說眾多的合資伙伴進行股權轉讓,以形成所有在華企業都為松下控股的局面。只有這樣,松下中國才能整合5家企業的研產銷機構。 去年下半年,松下對移動通訊公司實現控股,僅12月一個品種單月銷售就突破3.4個億。張仲文晃著自己的手機對記者說:“像我手上的這種松下手機,我們四班兩運作都忙不過來,現在元器件供應都跟不上了,這就是整合的威力! 298元的微波爐是松下在微波爐上整合的產物。張仲文用“下雨打傘”來比喻以前松下的辦事程序,以前中國“下雨了”,經營者不能決定是否該“打傘”,只能打電話到日本去,結果決策者要么說“你等一等,我研究研究”,要么說“我日本沒下雨,你怎么打傘”。中國的經營者只能濕著身子硬扛著。所以中國的微波爐已經便宜得不行,松下也只能硬扛著。 但去年松下在中國單獨設立三大研發中心后,仔細地研究了市場。劉新華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日本其實大不相同,講究要見炒菜的油煙,所以微波爐在中國大多數家庭中只是個加熱工具,有最基本功能就行了,所以我們推出了簡化功能后的低價產品。” 如果我們只是僅僅盯著產品,就不能完全預料松下即將發生的變化,2002年上半年,松下已經扭虧。預計松下2002年度的銷售收入為590億美元,純利潤為2.75億美元。而對比2001年的銷售收入570億美元,純虧損36億美元的數字,我們就能發現,銷售收入的增長還遠低于利潤增長,扭虧是真正動力,目前還主要來自于內部的資源整合。 劉新華也一再強調,類似298元微波爐這樣的“V”產品還只是短期效應,在松下電器的改革戰略里,“V”產品和機構改革也是長線與短線之間的關系。最關鍵的是機制改變之后,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環節都會煥發出活力,人的思路也會隨企業精神改變而改變,“我們預期的是今后,真正進入良性循環,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會源源不斷”。(吳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