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葡萄酒行業十大憂患(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16:20 中國營銷傳播網 | ||
(四)趨惡法則的弊端——葡萄酒行業多重標準的隱憂 在社會學領域有一個現象,如果一個社會有多重標準,信守較高道德和行為標準的人與信守較低道德和行為標準的人得到的社會回報一樣,甚至是低于道德和行為標準較低的人,那么,他就會感到付出與回報不對等,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可能最終也降低自己的道德和行為標準,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趨惡法則。 目前,我國葡萄酒行業標準比較混亂,1994年有關部門在制定標準時考慮到當時不發達的市場和人們的一些特殊需求,允許了半汁葡萄酒的存在。最終的結果是采用了“雙軌制”,一個是國家標準,另一個是行業標準QB/T1980-94《半汁葡萄酒》。而在此之外,還有一個國際標準,實際上,是一個市場,三重標準。 多重標準同時存在,造成葡萄酒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局面,一些小企業乘混水摸魚,大肆生產劣質葡萄酒,同時,將大企業推向尷尬的境地:推行國家標準吧,相對于行業標準來成本高,覺得自己吃虧了,推行行業標準吧,又怕砸了牌子,而有時候,在利潤的驅動下,一些本來質量很不錯的企業也放松了質量要求,這樣,實際上就拉低了整個行業的質量水平。致使中國葡萄酒整體質量不高。而在國際上,曾發生過中國葡萄酒在出口時被禁止入境的事情。在國外,是不允許半汁葡萄酒存在的。 加入WTO后,中外葡萄酒企業之間的競爭,某種意義上已是標準的較量。標準的滯后,已經嚴重地制約著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影響到中國企業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為抑制趨惡現象,現代國家講求人人平等,用法律來約束所有的人,同樣,對于葡萄酒行業來說,建立一個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中國葡萄酒標準和一個強有力的質量監督法律體系,已經是迫在眉睫。 2002年11月,國家經貿委以公告形式又發布了“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范”,從200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一部參照國際釀酒法規并結合我國葡萄酒生產國情制訂的行業規范文件。然而,這個規范的制定必然要參考國內葡萄酒的現狀,新的標準能否完全與國際接軌,面臨著一個取舍問題,是提高標準同時忍痛犧牲部分企業的眼前利益,還是要以國內企業利益為重,頗費思量。與此同時,國際葡萄酒組織將正式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第48個成員。在國際、國內雙重標準接軌的過程中,曠日持久的中國葡萄酒標準問題之爭將掀起高潮。而新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到底有多遠,還是一個未知數。 同時,鑒于中國市場的龐雜和需求的多層次,新標準的推行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數百家生產半汁葡萄酒的企業是停產、兼并還是破產,將給市場帶來長期的陣痛,以家電行業來說,1999年國家對燃氣熱水器開始禁直推強,但直到現在,直排式熱水器仍然存在著相當的市場。對于葡萄酒行業來說,行業標準混亂引起的陣痛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五)亂世英雄起四方——葡萄酒行業天下混戰的隱憂 在歷史上,當社會秩序失衡,同時又沒有一種權威的力量能夠調停各方的要求并壓制各種野心時,便會導致天下大亂,而天下大亂,又反過來摧毀正常的秩序,造成巨大的社會破壞,漢末亂世時,曹操曾作詩云: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亂世之痛,令人刻骨。 目前,葡萄酒行業就正處于天下大亂的前夕,張裕、王朝、長城等企業幾乎三分天下,它們的利潤總額約占葡萄酒行業的57%,然而,隨著威龍、豐收、華夏、云南紅、西夏王、新天等的崛起,市場充滿了變數,特別是新天近期收購了西域,并且遷都中國經濟與金融中心上海,大有稱霸天下之勢;到時候,必定是群雄爭霸,是三分天下還是幾分天下還未可知。在幾個領袖性品牌和一批強勢品牌之外,還有一大批中小企業參與其中,或胸懷大志,欲效劉項起于草莽之間,或乘火打劫,滿足于撈一筆后過逍遙日子,屆時,行業局面將更加混亂。 中國入世后,關稅壁壘被打破,洋酒的進攻力度明顯加大。在北京,法國葡萄酒商舉辦的葡萄酒推介會長達一個月;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意大利5大葡萄酒產區的企業全部到齊,聲稱要把北京人"灌醉",然后再輻射中國市場。種種跡象表明,我國葡萄酒企業與洋酒的肉搏戰即將開始。 同時,到2004年,我國葡萄酒關稅下降為14%,葡萄酒行業的利潤使越來越多的資本勢力蜂擁而來,繼古井貢收購葡萄酒廠,茅臺股份推出茅臺干紅后,國內的兩家摩托車巨頭“隆鑫”和“嘉陵”也將陸續進軍葡萄酒業,香港的某一集團也將斥巨資進軍內地,這些都將給傳統的中國葡萄酒業行業造成很大威脅。 行業混戰的局面,不僅令人擔憂:國內企業能否抵御洋酒的進攻?國內企業在諸雄爭霸中是否會重復彩電、VCD等行業的老路,使整個行業在惡性競爭中整體衰退?資本力量的介入是否只是將葡萄酒企業作為其提款機和交易籌碼? 家電行業曾經在90年代的混戰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葡萄酒行業能否走出亂世之痛,我們拭目以待。 (六)千里馬何處尋?——葡萄酒行業人才匱乏的隱憂 在古代,對于征戰沙場的壯士或者遠途跋涉者來說,或許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夠有一匹日馳千里的良駒,赤兔馬的神資,令人中豪杰呂布更現勃勃雄姿。千里馬歷來被比喻為才堪大用的人,而在現代企業,人才更成為制勝的關鍵。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葡萄酒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至2001年,中國葡萄酒廠家達到了歷史性的600多家,葡萄酒市場增長率超過了10%,萄酒產量、銷售收入和利稅的同比增長率為酒類之首,2002年的增幅約10%。而據統計,全國工業100個行業按利稅率排名,葡萄酒業能排第七位。 另一方面,葡萄酒行業的人才缺奇缺,目前,無論從生產還是銷售、管理等方面來說,葡萄酒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都比較低,行業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半路出家,而且學歷普遍都不高,就是在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幾個全國性大品牌內,高素質的人才業不多;同時,行業后備人才亦幾乎等于零,目前,除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門設立了葡萄酒學院外,全國竟然沒有第二所學校有專門的葡萄酒學院和相關專業。 這樣,葡萄酒行業就出項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是行業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是人才的極度缺乏,葡萄酒行業的實力與人才的不對等幾乎是國內之最,以筆者來說,大學時候就讀檔案學,曾經自嘲為“天下第一冷”的專業,然而全國上千所學校中尚有數十個相同專業,雖然是知音寥寥,總算還是有的。而在一些熱門行業,例如金融、電子等,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同樣專業。相比而言,葡萄酒相關專業的設置,相對與蓬勃發展的行業來說已經嚴重脫節,而高校葡萄酒學院及相關專業設置的滯后,使葡萄酒行業最重要的后備人才儲備幾乎等于空白。 目前,我國的葡萄酒人才多是從發酵專業中選用,隨著與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出國培養、培訓專門人才,以及從國外引進技術人才等措施,為葡萄酒企業培養人才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然而,人才的產生過程不象商品可以批量生產,培養一個人,從適應到勝任、從勝任到優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行業的發展卻是不等人的,而人才的缺乏,必將成為制約葡萄酒行業發展的瓶頸。(作者:羅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