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酒吧,其實并沒有太好的記憶。幾乎每一次去吧都有點發怵的感覺,因為喧囂,所以要大叫,因為曖昧,所以要放眼偷窺,有好幾次都因為音樂太吵落荒而逃。所以總覺得酒吧還是遠遠地看著為好,安靜且神秘,這樣才會有向往。
不過對白鵝潭倒是向往了很久,不是因為酒吧,而是因為名字,因為喜歡那個“潭”和“風情”,因為曾經數次在珠江上看過那里美麗的燈光。
但從芳村地鐵B2出口一出來我就知道自己錯了,一切,都與“風情”無關。
首先是人群,老老少少,成群結隊。所有的人群都在流往一個方向,越往前,人群便越密集,感覺像電影里游行的隊伍,不同的是大家沒有拿著旗幟而是拿著板凳,更多的人拿著食物邊走邊吃,也沒有口號,聽到的只有路邊商店里音樂震耳的吵鬧。失望的感覺就像是多年前見到向往很久的外灘黑色的黃浦江。
但既然來了,還是和人群融合的為好,再說這樣熱鬧的場面,恐怕也只有在鄉下過年前趕集的時候才有的壯觀,熱鬧一把又何妨?聽說有陳慧珊、羅嘉良的助興,還有BANK樂隊的表演,就當一回追星迷也不錯啊。
擠出一身大汗才穿過人墻,因為沒有請柬,費盡口舌才進到場內,卻發現里面的人其實并不多,好多座位都空著。但因為同樣的原因,節目單也沒有拿到。不過在里面坐下,準確地說是剛進入入口的那一剎那,馬上就感到一種優越,是那種不敢向周圍看的優越和周圍里三層外三層人墻的熱情期望相比,和那些在人群中偷偷從包里拿出熒光棒叫賣的小販相比,我覺得自己實在是有點冷漠和慚愧。
在后臺的陳慧珊一副嬌俏可人的樣子,金黃色的頭發,大圈耳環,慣有的甜甜笑容,不停地稱贊廣州人的“好熱情”!相對地,羅嘉良就顯得比較“酷冷”了:稍紅的頭發,白衫黑褲外加一件黑色中褸,不大說話,好像生怕說錯了什么。也許是因為廣州觀眾的如斯熱情,確實嚇了他們一跳。不過,他們一出場就贏來周圍轟鳴的掌聲,聲音的分貝甚至超出了在各大酒吧久享盛譽的小丑樂隊的表演,看來來人中經常泡吧的人并不多,都是挑了明星沖著來的。而一曲熱血沸騰響徹云霄的《愛我中華》,加上背后大紅的舞臺背景,要不是有時時拂面的江風提醒,真讓人恍然覺得好像置身于中山紀念堂。
與舞臺周圍的熱情相比,和路口那間故意全透明露出里面客人滿座景況的食店相比,沿街一溜的酒吧卻只有外面的燈光在熱鬧。雖然每個酒吧門前都站著各色裝扮的冷艷小姐,但里面還是冷冷清清,有幾家甚至還在進行裝修的最后程序。似乎大家寧愿站在大街上看屏幕上的“現場直播”,寧愿爬到燈座上眺望舞臺,也不愿意進酒吧highhigh。也難怪,今晚的氣氛,怎么都和酒吧不搭界,風情,也就只剩下寂寞的燈光和寂寞的吧女了吧。
9點剛過,演出就提前結束,酒吧里終于才有了一點點人氣,但外面圍觀人群還是久久不散,有的在駐足觀望,有的開始閑散地游蕩。也許大家都還在期待著什么,也許是熱鬧還沒有鬧夠,畢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平時這樣圍觀的機會實在太少,用當晚聽到的一句話做尾:這樣的熱鬧也許只有車禍時才有。
隨波逐流
龐小姐(廣告策劃):
希望多搞這樣的活動,吸引各個層次的人來芳村,不要讓人覺得芳村只是像鄉下一樣。現在芳村的環境好了很多,加上酒吧街的開業,這里的夜晚將一定更熱鬧!
秦小姐(警花):
以前都經常去吧,因為先生是做BANK隊的,就陪著他去。以前都是跟著他到處演出,現在有集中在一起的酒吧就好了,不但來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我們也可以集中在一起演出,不用東奔西跑,最好他的樂隊能在酒吧街安定下來。今晚也是捧朋友的場而來的。
李先生(攝影師):
都有經常去吧的,有時是同學或朋友聚聚舊,有時是開生日派對,都是去娛樂的。不過,我會選那些消費較適中的。現在酒吧街開業了,幾時得閑就約朋友來喝兩杯羅。
戴先生(某酒吧調酒師):
聽說這里的酒吧街開業了,今晚又得閑,帶女朋友來看看情況。但感覺這里的吧都很小,布置也不出位。不過,人總是有好奇心的,新鮮的總是好的,很多去吧的人很可能會首選這里。
康小姐(學生):
當我不開心或有問題不能解決時,有可能逃避這種壓力,就去酒吧釋放自己,盡情放縱。但我不太喜歡里面的空氣,烏煙瘴氣,還涌動著十分的曖昧,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去,酒吧就這樣地能吸引人。
彭先生(經理):
酒吧可以分類,根據不同的需要去不同的酒吧。不過,講到底,酒吧就是一個自戀的地方,去的人都是在尋求沉溺于自己的情緒。在廣州,夜生活也就這樣吧。(本報記者馬通丹實習生和超/文劉來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