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酒類生產小省,該省有一定規模的酒類生產企業不過十幾家,但據海南省酒協統計,近一兩年來,海南全省酒類年消費量去口達到了4萬噸,人均消費排在全國前幾位。以海口市為例,該市酒類生產企業僅8家,而外埠酒在瓊的批發商、代理商、經銷商就有350余家,僅白酒就有160多個品牌、400多個品種,每年白酒的銷售額約10億元。
然而,在-派繁華的背后,酒類市場的混亂無序卻如一個毒瘤嚴重危害著其健康發展。
據海口市酒類管理辦公室介紹,長期以來,該市酒類終端市場制假售假問題嚴重,其中尤為風行的是所謂"炒酒":由某一操縱市場的"酒老板"找和著名酒鄉沾邊的村辦小酒廠為加工基地,小酒廠按其要求量身定做;價格、數量定死。為了使酒有一個好身價,"酒老板"通常會在生產企業的廠名廠址上做一點小手腳,將某縣某村換成某市某地區,包裝再弄得漂亮-些,冠以"老朋友"、"野太陽"之類的名稱,一瓶"源自著名酒鄉"的"概念酒"就這樣閃亮登場了。酒生產出來后,"酒老板"賣到哪里,賣多少錢,與生產企業無關。"酒老板"通常的做法是避開大型商場、超市,直接進酒店或進入市縣-級的終端批發網絡,通過高額回扣、高進場費、高贊助費、小姐促銷等方式,最終將幾元錢的酒炒到幾十元、上百元。
據悉,在此風氣下,海口市的各類"概念酒"一度多達二三十種,你方唱罷我登場,有的"老概念"賣得差不多了,換個牌子、包裝,"新概念"接著上場。
在大小酒店及各市縣終端批發市場,酒類銷售的高額回扣、包場贊助、小姐促銷等手段屢見不鮮。"瀘州老窖"的海南經銷商說,要進銷售終端,沒有這三大法寶根本不用談。進超市,超市要收進場費、宣傳費;進酒店,酒店要收贊助費;找終端批發商,要搭酒店包場和小姐促銷費用;小姐促銷,憑酒蓋、酒瓶結賬,一個酒瓶十元、二十元甚至五六十元不等。利潤都給中間環節了,消費者、企業、經銷商都沒得到好處。"概念酒"以它幾元錢的成本,扣除"炒作"費后,還有巨額的利潤空間。
據海口市酒類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概念酒"及外省在瓊銷售的白酒偷、漏稅情況比較嚴重,偷漏稅面占到了80%左右。該市每年偷漏稅款接近3億元,國家損失嚴重,沖擊了合法經營的正規企業的發展,擾亂了市場秩序。海口市地稅局的龔局長說,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炒酒商和那些三無小酒廠、一些小門臉大倉庫的外省酒經銷點、批發點是偷逃稅款的大戶。
海南省酒協的有關人員稱,海南本地缺少酒類名牌企業,尤其是在占酒類市場大頭的白酒市場,沒有在全國叫得響的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誰都敢來糊弄一把、炒一把,但更重要的是,海南缺乏嚴格有效的市場管理機制,酒類企業的生產許可、市場準人、企業登記、監管、生產標準等等都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
目前相關的整頓規范活動正在鋪開。海口市經貿局副局長、酒類市場整頓和規范工作副總指揮朱國憲對記者說,長期以來,海口市缺乏長期有效的市場監控機制,酒類市場管理以突擊檢查為主,一陣風,檢查的時候好一點,風頭一過,一切又死灰復燃,坑蒙拐騙的各種把戲又卷土重來。
目前,海口市正在起草酒類管理辦法,已提交給市政府有關部門,將來準備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出臺,并準備建立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酒類市場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