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8月份開始,世界大麥市場(包括中國)正進入一次迅猛上漲的行情。從各種信息分析,預計今年11-12月份,中國港口的澳大利亞啤酒大麥價格將達到2000-2100元/噸的銷售價格,在2003年1-3月份為2100-2300元/噸,并且在2003年的9-10月份前甚至有可能出現2400-2600元噸的價格。而法國和國產大麥的價格也將與澳大利亞大麥之間保持合理的差價,共同達到歷史上的相對高點或最高點。這一事實的結果將是:啤酒產業明年將面臨全球性原料緊缺。
自然災害令世界大麥市場供求失衡
世界上大麥的產量正常年份為1.3億噸,其中啤酒大麥的產量僅為2100萬噸,目前世界啤酒工業相應的啤酒大麥需求量與之保持平衡。雖然大麥也是全球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但其實際的國際貿易量并不很大,尤其是除去歐洲和北美洲內部的購買消化,實際的跨洲國際貿易的數量僅有1000-1600萬噸,其中啤酒大麥的交易量為400萬噸左右。世界上真正意義上啤酒大麥的供應國主要有4個,分別為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丹麥。
正常年份中僅有400萬噸左右的啤酒大麥是真正意義上進入國際貿易環節的(為分析便利,剔除歐盟等內部購買因素),其中中國是最大的買家,購買量占貿易總量的一半。中國對世界大麥市場有很大依賴性,同時中國的購買又具有國際貿易中典型的"大國效應"。由于供求關系的相對平衡,在正常年份中大麥的價格是保持相對平穩的,并且"中國因素"在平靜的市場中能顯示出重要的作用。
但是,2002/2003年度世界大麥供求相對穩定的供求關系將被打破。世界市場啤酒大麥最大的供應國澳大利亞(從實際出口意義上說)由于出現罕見的干旱氣候,澳大利亞2002/2003年度的產量比上一季度(2001/2002)減少了約40%-50%,即澳大利亞新季度啤酒大麥的數量約為140-150萬噸,除去本國的消耗以外,最多不超過90萬噸大麥可以向世界市場出口,比正常年份至少減少了90-100萬噸左右。
加拿大也由于氣候反常,今年產量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有消息說至少減產在50%左右。加拿大小麥局在今年8-9月間突然宣布加拿大將在2002/2003季度退出小麥和大麥的出口市場,并且有可靠消息證實,加拿大已經陸續采購了30萬噸以上的歐洲啤酒大麥。種種跡象表明,加拿大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向世界市場出口,由出口國轉為進口國。
世紀農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法國和丹麥本季度的大麥產量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但德國和北歐等國家的大麥產量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有關機構分析,歐盟15國仍將保持130-140萬噸的啤酒大麥出口能力。
從以上數據簡單推論,目前世界大麥市場在需求量基本上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實際意義上的供應量減少了約160-180萬噸,這種不平衡是驚人的,也是導致大麥價格從8月以來價格瘋狂上漲的最直接的動力。
大麥緊缺中國啤酒業將受重大影響
由于地理位置和使用偏好等因素,中國是澳大利亞大麥最大的買家,近年來平均購買數量占澳大利亞出口量的70%-80%左右,約120-140萬噸。假設中國在2002/2003季度同樣按以上比例購買,可以購買的新季度大麥的數量也不過60萬噸左右,即使澳大利亞將上季度庫存的80%銷售給中國,實際上中國可以從澳大利亞購買到的數量也只在80-90萬噸左右,將出現30-50萬噸的缺口需要從其他供應國(洲、地區)來補充。由于加拿大又退出本季度大麥的出口市場,傳統貿易中的大麥缺口就進一步上升到70-90萬噸。同時,我們從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麥進口數量與上一季度的差別。2002年1-9月份,中國從加拿大進口23萬噸,從澳大利亞進口約100萬噸,從法國進口約13萬噸,總量大約為135.5萬噸的啤酒大麥。而去年同期(2001年1-9月份)為加拿大約51萬噸,澳大利亞101萬噸,法國約22萬噸,美國約6萬噸,總量約181萬噸。2001年全年的進口量達到232.4萬噸,如果要像往年一樣使用大麥,惟一的選擇就是從歐洲市場購買。
而歐洲除去歐盟15國內部消耗外,也僅能向世界市場出口130-140萬噸啤酒大麥。加上中東歐區域在內的原有需求國(洲、地區),以及原有加拿大(包括自身)的傳統客戶和澳大利亞客戶的轉入購買,中國又能從如此有限的出口數量中補充多少必需的購買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