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目前的福建啤酒市場來說,好比進入新“三國”時期。新的形勢打破了福建本地啤酒占主導地位的原有格局,將福建啤酒的競爭納入了全國范疇。在福建這塊“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上加入了一個青島啤酒(簡稱青啤),對福建啤酒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在短短幾個月,燕京啤酒(簡稱燕京),也長趨直入,本地產的惠泉啤酒和雪津啤酒也將形成分庭抗爭之勢,這就意味著福建啤酒市場已經成為啤酒巨頭競爭的一個戰場,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青島啤酒在福建完成對“銀城”的收購,在福州、漳州、廈門的3家啤酒廠完成了覆蓋全省的布局后;9月底,燕京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率隊前來泉州,在泉州舉行一個拍賣會,以245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惠源啤酒公司。燕京的這一舉動對于青啤在福建所進行的幾次并購來說,顯得頗有些微不足道;據有關媒體報道,青啤在2001年6月底購“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控股權時的出資高達8500萬同年7月10日全資收購漳州五星啤酒廠的出資是7000萬,而今年收購銀城啤酒的價格更達到1.66億元。幾乎每一次收購所動用的資金都在燕京此次收購的數倍以上,加上被購企業的名氣和產量的差距,燕京收購惠源可謂波瀾不驚。不過對于福建啤酒業來說,這次并購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卻遠非收購本身的規模所能概括。
10月22日,燕京在剛剛收購惠源啤酒不到一個月,就派出了一支由副總經理率領的11人專家隊伍,對原惠源公司有關生產設備進行技改,燕京啤酒計劃在原有惠源啤酒基礎上,建成年產30萬噸啤酒的生產基地。而青啤在完成對三家啤酒廠的收購之后,在福建的總生產能力不過40萬噸。實際上,原有的惠源啤酒生產能力不過4萬噸,現在要想擴大到30萬噸,加上統一形象、統一生產標準的計劃,燕京啤酒必然在新設備的引進和廠房廠區環境的整體改造上投入巨額,可以說,燕京對福建市場的涉足是“大頭在后”,如果按照燕京公司的改造程序和推進計劃,明年春節前,第一批產自泉州的燕京啤酒將面市,這個日程據青島銀城東南事業部的領導層已經連日召開會議探討局勢以及對策,并將向總部匯報情況。
青島、燕京是中國啤酒業的“第一集團軍”,哈爾濱、珠江等幾家公司構成啤酒業的“第二集團軍”,而各個地方強勢品牌則是啤酒業的“第三集團軍”。盡管福建姝本地品牌惠泉和雪津均有不菲的業績,同屬在全國同行十強,但仍處于第三集團向第二集團邁進的階段。由于福建啤酒市場已經趨向飽和,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大企業的進入已經對本地品牌造成巨大的壓力。有關業界普遍認為我國啤酒行業的發展必然改變目前啤酒行業中小企業與主導地位的局面,啤酒企業的兼并重組已經勢在必行。福建的啤酒企業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關鍵時刻,此時全國性企業直接介入競爭,能夠直接推動他們的成長。在面對已經和飽和建立生產基地,并稱:燕京啤酒看中福建市場已有時日,選擇“惠源”只是抓住了一個打入福建的良機,市場目標不只是福建。兩家加入福建市場,除了看好福建的啤酒市場外,還另有深意,這便是與福建隔海相望的臺灣市場。(林茂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