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濟學家在參觀了張裕百年大酒窖、張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館后,對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洪江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的優點和海爾的缺點一樣不為人知。”
太多太多的企業把“作秀”、“炒作”濫用到了極致,張裕卻自信“酒好不怕巷子深”,一直延續了絕對低調的行事風格,他們的座右銘是:釀自己的葡萄酒,讓別人去說吧。今天的張裕人已經意識到:張裕不能光賣酒,更要傳播張裕跨越3個世紀的葡萄酒文化。于是
有了那6000萬元建造的張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館;繼而聯手世界頂級的葡萄釀酒企業法國卡斯特,精心打造了占地2100畝的張裕·卡斯特酒莊。笑傲國內葡萄酒業諸侯,張裕最有理由“竊喜”,因為張裕最不缺的就是文化,但它的文化優勢并沒有完全轉化為經營優勢,頗有點“自娛自樂”的味道。
判定一家葡萄酒企業優劣的基本標準是什么?七分葡萄,三分釀造,葡萄原料是第一要素,其次要看酒窖的規模和技術。業內驚爆“半汁葡萄酒”內幕,周洪江坦言這對行業是件好事,他一臉喜氣地向記者“炫耀”張裕今年的“好收成”:一共收購了4.5萬噸葡萄,這些葡萄糖度20%,是60年來最好的一年。周洪江甚至拍著胸脯說:“4.5萬噸的量,在全國沒有一個廠家可比,因為它不只受產地產量的限制,還是資本金的巨大付出,收購那4.5萬噸葡萄,張裕花費了1個億。”
周洪江坦陳自己充其量是個官員,算不上企業家,總經理的職務是市委班子親命的。周洪江明白,倘以官員之心態經營企業必無建樹,所以在“打理”張裕的過程中,他時刻自覺自愿地以職業經理人的標準要求、約束、規范自己。官員的視野、職業經理人的素養,周洪江努力著去兼而有之。周洪江是張裕的“老人”,在張裕服務了13年,1年前離開區委副書記的官位重回張裕。周洪江已近不惑年紀,他日夜冥思苦想的問題是——張裕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記者眼中的張裕人低調而務實。廣積糧,緩稱王,四平八穩的張裕還缺什么呢?缺的就是稱雄業界的霸氣和殺氣,于是乎市場份額被葡萄酒新貴們“蠶食”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市場校正企業行為,張裕需要“變臉”,變得動作更快、下手更快、步子更大。無論中國葡萄酒業是否已經進入“戰國時代”,周洪江們面臨的都將是一場短兵相接的陣地戰,張裕沒有時間“孤芳自賞”。(張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