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軍君
“不太理想”的成功
封凍了15年的歐盟市場終于向7家(廈華、海爾、海信、康佳、長虹、創維、TCL)中國彩電企業開禁,媒體一片歡呼聲中,中國彩電企業表現出謹慎的樂觀,多數企業表示:這并
非一個很理想的結果。
企業“不理想”之處在于歐盟此次開禁,對中國彩電出口的價格及數量作了限定,雖然相關數據目前尚處在保密狀態,但坊間已傳出僅有40萬臺的配額。彩電廠家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語氣表明這一傳聞與真實數字相差不遠——“幾十萬臺的量,7家企業分,實質性意義不大。”
如果歐盟給出的出口配額真在40萬臺左右,算下來7家企業果然收益相當有限。據創維透露,1995年前,創維每年銷往歐洲的彩電達到100萬臺,如今總量幾十萬臺的配額,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所以創維多媒體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輝陽有理由說,今天的結果是個“有點遺憾”的成功。劉認為歐盟最起碼要給中國200萬臺的配額才算合理。
有消息說,發起對歐盟彩電反傾銷申訴的國內7家彩電廠,本月18日將聚集北京,在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協調下,磋商如何分配出口歐盟的配額。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明年,中國彩電對歐盟出口的配額將會有所增加。
“重大”的意義
雖然有限的配額讓國內彩電廠家覺得“不理想”,但所有的人都認定中國彩電此次重返歐洲意義“重大”。中國電子工業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董云庭指出:歐盟國家每年彩電的市場容量近3000萬臺,其中一半需要進口,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中國彩電獲準重新進入,前景廣闊。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應訴的有條件成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現實的經驗:面對被訴傾銷,只有積極應訴,才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我國加入WTO以后,鑒于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趨勢不斷加強,貿易磨擦和糾紛增多將勢在必然,如何應對,這次彩電應訴經驗十分重要。國際貿易糾紛的一般規律是,經濟不景氣時,反傾銷案件就增多,今天我國彩電出口受到指控,以后可能會有電腦、手機、視盤機、微波爐、節能燈等產品面對類似的指控,因此,彩電反傾銷案應訴的成功,對以后的類似案件會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行業主管部門更看出了此次應訴成功對中國彩電行業健康發展的重大利好。我國現有彩電企業68家,生產能力8000多萬臺,去年銷售總量為4018萬臺,供過于求業已形成,謀求行業發展,開拓國際市場是一條重要途徑。鑒于我國彩電市場早就對外開放,與跨國公司處在同一平臺競爭,國產機的技術性能提升也基本與境外同步,在品種、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已具有相應的國際競爭力,此次應訴成功,對進一步開拓國外市場、促進彩電業走出低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誰應訴、誰得益”,廈華等7家彩電企業投巨資積極參與應訴,獲準進入歐盟市場,而未參與企業則不能獲此利益,這樣的結果,無疑體現了市場經濟公平的原則。
當初多數彩電企業的遲疑
回顧中國彩電的坎坷歐盟路,有一個問題不容回避:1998年11月,歐盟裁定對中國彩電加倍征收44.6%的反傾銷稅,韓國三星和LG參加了此次歐盟反傾銷調查,結果被完全免除了原來的反傾銷稅,改為正常稅率。而我國企業無一應訴。至此,中國彩電基本被趕出歐洲市場。
當初我國企業為何“無一應訴”?
事情不僅于此。1999年8月外經貿部召開彩電高層會議,成立自律協調小組,負責歐盟反傾銷應訴工作的協調。1999年11月25日,機電商會向各彩電企業發出通知關于參加歐盟彩電反傾銷復審的建議。
但除廈華外,其他彩電企業并不很積極熱心。稍后,廈華只好單槍匹馬參加反傾銷應訴。
中國的彩電企業為何遲疑?
“因為不懂。”“因為應訴,要花費很多的錢財和精力。”“因為一旦應訴接受反傾銷調查就要公開財務等企業經營機密,企業幾近透明,廠家自然不愿意。”一位曾參與組織協調中國彩電企業應訴歐盟的專家羅列出了幾大原因。這幾條,在廈華得到了深刻體現。
為應訴,廈華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當時拿出50萬美金,實際費用遠不止,同時搭進一年多時間。更沒有思想準備的是,由于廈華應訴了,按照歐盟的要求,廈華幾乎所有的帳目及有關商業運作情況都要向歐盟匯報。實際上,廈華向歐盟提供的許多資料,都是商業秘密,假如歐盟官員向外界透露了,將會給廈華造成巨大傷害。當然,歐盟的法律規定了調查人員不得隨意泄露被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否則被調查對象有權提出起訴。即便如此,廈華內部的有關部門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尤其是一些敏感部門,反傾銷應訴小組的人去要資料,有時就不太順暢。為此,廈華老總郭則理專門發出指令,只要是反傾銷小組需要的,任何部門必須無條件協助。沒有郭則理的堅決,很難說廈華的應訴不會半途而廢。
細細追究,廈華的處境決定了郭則理的“堅決”勢在必然。廈華當年設廠時,并不是國家定點廠,因此國內銷售受到嚴格限制。廈華1984年開始建廠,1985年國家計委就下發了文件,規定廈華的產品必須70%出口,第二年才能30%內銷。廈華被逼開拓國際市場。歐盟是廈華最大的海外市場之一,歐盟市場的退出,對廈華彩電的出口造成極大的損失。1993年前,廈華對歐洲出口每年達30萬臺;1993年后由于高額的反傾銷稅,廈華彩電幾乎再也沒有踏入歐盟市場。幾年來損失利潤近1000萬美元。所以歐洲市場對廈華的重要性遠非其他企業所能體會。
15年前,中國彩電企業不去應訴歐盟彩電反傾銷案的理由縱有千萬條,但一位碟機廠家老總的話還是讓人玩味:“碟機行業一旦有反傾銷案發生,我們第二天就去應訴,因為碟機企業都是市場化的。如果碟機業某個海外市場被停了15年,這個市場早就完了,不用再去爭取什么出口配額了。”
不將價格戰帶到歐盟
國內7家彩電企業在協調了有限配額的分配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協調如何進入歐洲市場。
廈華呼吁中國的彩電業要自立,遵守游戲規則,不要把國內慣用的價格戰拿到歐盟,以便使我國的彩電能夠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
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表示了同樣的擔憂:如果彩電企業在國內運作混亂,很難保證在國際市場的規范運作。長虹就遇到有外商提出要進口100多元的21英寸彩電的要求——在國內混亂的流通領域,就有21英寸彩電標價100多元。
在有限的出口歐盟產品中,多數企業達成共識:占領市場事小,塑造品牌事大。
當然,中國彩電企業沒有理由也沒有機會將其在國內市場的對立、仇殺帶入歐洲市場——就在7家中國彩電企業結伴重返歐洲時,荷蘭的飛利浦、法國的湯姆遜、德國的根德已悄然進入中國市場。新一輪的較量已經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