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欖打造音響產業基地
據賽迪顧問公司的預測,我國的組合音響在今年第二季度將會出現22.8%的負增長。對于出現負增長的原因,除了季節性因素外,最主要的還在于今年3·15出現的“香武仕”事件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不信任。
“中國音響企業處于分散、重復、小批量發展狀態,急需形成基地化發展的產業鏈和產業帶,以優化結構、降低成本,以更強的產業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國際合作”。6月29日,在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中山市小欖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02年國際音響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層峰會”上,小欖鎮鎮長、小欖音響產業基地推進委員會主任黃標泉這樣解釋了舉辦此次峰會的初衷。
小欖打造國際音響產業基地
從廣州往南100公里,過了順德,就到了中山市的小欖鎮,這個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小鎮因地形似“橄欖”而得名。
“開始有搞音響產業基地的想法,那是在愛浪進來了之后。”小欖鎮彭偉賢副鎮長在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少數幾家媒體記者聯合采訪時回憶說,“愛浪進來以后,我們做了一下統計,發現小欖居然有20多家企業在做音響,那時候我們才有了搞產業基地的想法。”
據記者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組合音響的銷售額達7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35.3%,與上一季度相比也有10.2%的增長。到會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劉軍國博士認為,音響作為一種非生活必需品,是一種價格彈性低而收入彈性高的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音響產品在國內的需求將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估計從2002年到2005年間將會有25.8%的增長率。據劉軍國的研究顯示,目前在國內組合音響和家庭影院市場上,洋品牌分別占據著90%和70%的份額。在這種背景下,小欖鎮提出建設國際音響產業基地的想法是非常適合產業發展需要的。
彭偉賢將小欖發展音響產業基地的條件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小欖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音響產業的生產基地,以愛浪為首的20多家音響企業已經在小欖站穩腳跟,名氏風、CAV等一批國內知名的音響企業也已經或準備落戶小欖,再加上小欖是個傳統的五金產品基地,又有見龍等多家電子產品企業,能夠形成一個配套的音響產業鏈。二是小欖已有的音響企業在同美國、英國、丹麥等國知名音響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專業技術人員,這為產業基地的形成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人力平臺。三是小欖的音響生產企業如愛浪、名氏風等已經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網絡,這些網絡不僅是這些企業的資源,也為整個產業基地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
“小欖音響產業基地的建立,必將推動中國乃至國際音響產業新一輪的合作與發展,明確產業目標,規范行業競爭,發展產業優勢,打造中國品牌。”黃標泉總結道。
“香武仕”事件的影子
盡管與會人員在正式場合都盡力避免提及“香武仕”事件,但由于此事對國內音響產業的重大影響,有關“香武仕”的問題仍是人們私底下談論得最多的話題。
記者手頭的一份報告顯示,據賽迪顧問公司的預測,我國的組合音響在今年第二季度將會出現22.8%的負增長。對于出現負增長的原因,除了季節性因素外,最主要的還在于今年3·15出現的“香武仕”事件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不信任。“消費需求增長與市場環境規范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市場急需得到凈化,消費需求渴望質量保證。”
“為什么搞音響產業基地要邀請國家質量監督局法規司的田世宏副司長到會?搞這個(指音響產業基地)就是為了避免出現那事(指“香武仕”事件)。”劉軍國對記者說。記者注意到,這次峰會的5大議題中其中有一項就是中國音響市場如何建立有效的競爭游戲規則。
田世宏認為,我國音響市場主要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現有的音響企業良莠不齊,二是我們自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三是沒有形成國產的強勢品牌,田著重強調了第一個問題。據他介紹,質量監督局去年對廣東等地的20來種音響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測,其中合格的只有10幾種,抽樣合格率僅為64.7%。
先歌音響有限公司的總裁劉海在與記者談及此事時表示,“香武仕”事件對專業音響尤其是一些真正的進口品牌在短期內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此事迫使音響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也有利于在行業間形成一套合理的游戲規則,對國內的整個音響產業發展來說無疑是有益的。
蛋糕還是青蘋果?
在小欖鎮花大力氣打造音響產業基地之前,國內眾多的企業早就把目光瞄準了音響行業。TCL、步步高、長虹、創維、海爾、新科等一大批家電企業紛紛進軍這一領域,意圖借助自身的品牌、資本及銷售體系,以家電制造技術同音響制造技術的關聯性在音響市場分一杯羹。而傳統的音響企業則更是厲兵秣馬,熱情高漲,愛浪挾旗下的愛浪、山水、威萊三大品牌在全國大規模開設專賣店,廣州惠普則與深圳新聲宣布聯合打造特許專賣的服務品牌“聲旋風”。國外的音響企業如美國獅龍、君悅等志也不小,獅龍宣布要在今后的一兩年內在中國推出500家特許專賣店,君悅則稱要以國際連鎖直銷模式全方位進軍中國市場。
吸引諸多企業目光的是,中國音響市
場的巨大潛力和這一行業的高額利潤。據統計,我國音響市場每年的銷售額達300個億,據了解,我國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的音響只有24臺,農村的這個比率則更是只有4%。另據業內人士稱,國內音響行業的毛利率高達30%甚至40%。
在這些大舉進軍音響業的企業看來,音響行業就像是一塊香氣逼人的蛋糕,大家都爭著想上來吃一口。但在另一些人看來,音響行業或許還是一個尚未成熟的青蘋果,盡管前景看好,但目前吃起來未免還是有點苦澀。
據先歌音響的營銷總監黃學軍介紹,目前國內做音響產品的企業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一直以來都在做的傳統音響企業,另一類是由以前的音響產品經銷商轉過來做音響產品的企業,還有一類是由家電向這一領域拓展的企業。在他看來,第二類第三類企業大多容易忽視音響產品這一非生活必需品的個性化,對產品的品質和內涵注重不夠,因而較難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黃學軍認為,產品的同質化是目前國內音響企業的一大問題,從國際上來看,音響企業與其他的家電企業有很大不同,在這一領域不存在著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企業,因為人們對音響產品的需求是很個性化的,因而音響企業應當特別注意細分市場,避免同質化。他還向記者表示,我國目前音響企業的產品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市場,而像車載音響等注重品牌,資金和技術門檻較高的領域國內基本上還是空白,這使得高端市場的利潤只能拱手讓給國外品牌。“我們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在音響產業上)至少還有40年到60年的差距。”
另一個更為突出的問題在于核心技術。目前我國碟機、功放的芯片等核心部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大多數音響企業都屬于擰螺絲做“盒子工程”簡單加工型,根本談不上什么核心技術。英國電聲設計公司總裁DavidHopkins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音響企業不大可能走向惡性競爭的道路,但如果中國的音響企業不重視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他不排除類似于DVD知識產權之爭的事情會有重演的可能。對于David的觀點,中山正音數字技術有限公司CEO劉勇深表贊同,正音公司其中一個身份是全國音頻、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劉勇向記者表示,以音頻解碼為例,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的杜比和DTS兩個公司掌握了這種技術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而我國的音響企業向他們引進這一技術和標準的費用高達每套21.3美元,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掌握這一技術和標準,全國每一年僅此一項的費用估計就將高達1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