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8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周放楊金志)
88層的金茂大廈像一顆大鉆石,鑲嵌在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登上這座世界第三高樓,遠眺可見長江
入海的浩淼煙波,近看浦江兩岸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盡收眼底。
在這里,每秒鐘有上萬筆證券、外匯、期貨交割;每分鐘有上百萬美元的貨物從口岸進出;每小時有上億元資金在銀
行間拆借;每天有數億元的商品貨幣回籠。以往充斥其間的煤炭、鋼鐵、棉花等傳統物流,如今被數不清的資金、票據、信息
及各種金融衍生物流轉所取代。上海,從10多年前國內最大的工業品調撥中心,已經演變成各種生產要素國際性市場化配置
中心。
浦東開發潮起,上海出現了一系列的“第一”: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發行B股的股份公司、第一家期貨交易所
、第一塊以批租形式有償轉讓的土地、第一個地區性國有資產管委會、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第一個社會性再就業中心等等。
曾作為我國計劃經濟核心板塊的上海,浦東開發在短短5年間,保險、同業拆借、外匯調劑,從股票柜臺交易到證券
交易所,從創辦期貨交易到土地批租……正是這一項項的個案突破,開始全面沖擊計劃經濟體制,拉開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大
幕。
浦東開發還帶動直接利用外資潮起。據統計,1990年以前的11年中,上海利用外資總和為30億美元,而1991
年合同外資就達到33億美元,1992年達70億美元,1993年達10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上海利用外資達到
450億美元,是上世紀80年代利用外資的15倍。
在浦東開發推動功能市場全面發育的同時,江浙兩省的市場體系不斷壯大、升級,共同帶動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市
場體系的發展,國際國內市場融合度日益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統計資料表明,2001年江、浙、滬
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近萬家,約占全國總數近兩成。交易額超億元的市場有1031家,其中有124家年交易額超過10
億元,有8家超百億元的巨型市場。浙江義烏的中國小商品城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市場之一,成交額連續11年位居全國工業品
批發市場榜首,覆蓋28大類8萬多種小商品。常駐義烏的國外貿易機構有200多家,在國內外有數百家分銷市場,直接輻
射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現代營銷方式、流通業態快速發展。過去10年間,長江三角洲地區連鎖超市、倉儲式大賣
場、專業店等大量涌現,國外經過百余年成長起來的各種商業業態,在短短幾年中全部展現出來。聯華、蘇果等國內企業與麥
德龍、家樂福面對面競爭,促進了商業的國際化。
市場機制還被全面引向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城市建設各個領域。1999年成立的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僅一年時
間就引入全國23個省市的132家投資機構,為235家企業的科技項目融資124億元,兩年總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
,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與金融資本和產業融合。(完)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