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地處河北省懷來縣的中法葡萄種植與釀酒示范農場(以下簡稱中法農場)的第二階段建設工程———占地5000平方米的酒莊工程舉行了奠基儀式。
其實要論規模,這是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葡萄園:僅有500畝地,每年也只有200噸酒的產量。
但是你別小瞧了這個小家伙,它不僅全套引起法國正宗的種苗、設備和技術,還有多位法國專家常駐現場,親自進行管理指導工作。而且它的一舉一動,幾乎是中法兩個國家的整個葡萄酒產業都要睜大眼睛密切關注的,因為它是溫家寶副總理在1997年訪問法國時,親自促成的示范性工程。
小莊園大作為
如果古人詩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所述屬實,那么中國人喝葡萄酒的歷史應該有幾千年了。但真正開始以“產業”對待,似乎是近些年的事。尤其是在1995年、1996年的中外葡萄酒大戰之后,是作為一個“舶來品”般的產品而被廣大國人熟知和接受的。
經此一役,不僅使得市場格局重寫,而且行業規模迅速由1996年的17萬噸增加到2001年的30余萬噸,成為世界葡萄酒生產的第八大國,并涌現出張裕、長城、王朝等一批產值超億元的大型生產企業。
但時至今日,更多的是此伏彼起的價格戰、終端戰、基地戰、廣告戰……而種種大戰的背后,則是企業利潤的迅速攤薄和未來方向感的丟失。
最近興起的“酒莊”戰,則似乎又給了市場一個新的信號。
這一回又是從行業老大———張裕公司展開的:2001年,張裕首期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了我國第一家葡萄酒莊園,并于當年的8月8日,引進法國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卡斯特集團作為合作伙伴,共建此項工程,從而正式開啟中國酒莊運動。繼張裕籌建酒莊開始,先后有云南紅、西域、新天、華夏等葡萄酒生產廠家聲稱也建立了高檔次的酒莊,如果要算上一些更小的企業,那就更多了。一時間,葡萄酒莊文化在中國紅紅火火。
如果說以上廠家屬于市場自發行為,那么中法農場工程則是政府的手在強有力地推動了。因為在中國,“示范”的背后接踵而來的必是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在現今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能夠讓中央高層心動,也必定是其背后的效益。中法農場的負責人董繼先指出:“一般人會以為‘示范’的是模式,但我認為應該是其背后的效益。”
莊園作為西方葡萄酒文化的靈魂,起源于法國。其特點是小而精,體現的是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實行的是自己種植、釀酒和銷售。講究葡萄的種植、管理、葡萄酒的釀造到銷售一條龍作業,把葡萄酒的質量控制前移到種植現場環節,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的控制。力圖在每一個環節上保證酒的品質,也最大可能地體現自家的釀造風格。而且每個莊園的規模都不大。以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法國波爾多地區為例,該地區共有11萬公頃葡萄園,卻有1.2萬家酒廠。一家平均下來只有9分地,是典型的小農作業模式。而且大約有400多家經銷商,來做整個波爾多酒走向世界的銷售工作。
張裕此前的生產經營模式應該是美式流派———講究工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追求最大可能的市場份額。這一點也是國內目前的主流生產廠家的模式,張裕、長城和王朝三巨頭都是如此。三家在2000年的銷售收入占了整個行業的61.9%,這點與美國的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模式別無二致。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廠———美國加州太平洋葡萄酒集團,其年產量達80萬噸,是中國市場總量的2倍多。但其弱點是缺乏葡萄酒應有的文化底蘊,處于市場的底端,這些企業缺乏能夠占據高端市場的產品,便是明證。
“三大”們雖然個子都不小,但贏利能力卻一直為業界所垢病。以長城為例,每年的銷量為2萬多噸,銷售額將近6億元人民幣,但一年的純利潤也就在2000余萬元。而它的近鄰———同處一縣的中法農場,在2004年完全建成投產后,年贏利估計也將達2000萬元左右。要注意到的是中法農場只有500畝地,每年200噸酒的產量。
法國經過原產地命名的莊園酒,一直占據世界葡萄酒市場金字塔塔尖的局面,也正驗證了這一點。甚至在法國夏朗特地區有些莊園,其酒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06年。
顯然,中國地域廣闊,氣候和物種的多樣性,使得國內9個比較有規模的葡萄種植區域的特色都不一樣。近幾年西部葡萄酒生產企業群,就是以特色性迅速崛起的,這從2001年的東西葡萄酒戰中也得到驗證。
在現有市場的壟斷競爭格局下,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入壁壘,新進入的企業的營銷成本將會不斷提高。大量新興的、區域性的品牌,在面臨自身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走出區域的局限性,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法國的葡萄酒莊的運作模式顯然給了他們一支取勝的利器。
原產地保護
給特色一個持久的機會
而中國目前大力推行的原產地命名保護制度,將使這些地區新秀們有了一條安全的捷徑可走。這對中國的9大葡萄產地中大量的中小釀酒企業和種植農戶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我國于1999年8月頒布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并于同年10月開展了試點工作。
原產地域產品命名保護制度(以下簡稱原產地命名)也源自于法國,是一種保護特色產品的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因為產品的特征來源于產地,是產地賦予它一個與眾不同的個性(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土特產”),與現代工業生產中不惜代價的、強大的生產力機制不同,原產地命名產品注重的是百年傳統、特性和質量。
以紹興酒為例,它歷經了24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紹興酒工藝和傳統文化。以其獨有的鑒湖水、原料和酒藥,再加上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儲藏方法以及特殊的地理、氣候、濕度、溫度、日照等環境,才構成了紹興酒的特色。
政府通過原產地命名對紹興酒進行監督,對紹興酒的品質提供保證。它保證消費者買到他們想要買的東西,也保證企業能夠得到他們該得到的回報———由于紹興酒本身產量有限,市場競爭也就有限,通過產品差異化使得它因此也獲得了非常高的附加值,高昂的附加值給予生產者高額回報,從而保持了一個產品生命的持久性。
過去曾經因為缺少必要、有效的制度保護,紹興酒深受假冒之苦。大量的日本、臺灣、東南亞等非紹興地區的黃酒紛紛冠以“紹興酒”之名沖擊市場,甚至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三分之二的份額被產自臺灣等地的“紹興酒”所擠占。真正的紹興酒生產者卻艱難度日。
實行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后,日本廠商馬上公開聲稱,以后沒有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志的黃酒一律不買。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在日本市場,臺灣產紹興酒的份額已從過去的80%迅速下降到現在的25%左右,并還在下降,臺灣生產紹興酒的廠商甚至在考慮放棄紹興酒的稱謂。真正的紹興黃酒迅速大舉收復失地,產品價格也隨之高漲。
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雖然都是小規模的傳統的酒莊模式,但卻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因為他們在協會的組織下,以原產地命名的整體品牌出現,打的是產地品牌(如波爾多酒)而不是企業的商標品牌。商標是共用的,只不過在下面注明是誰家生產的,是哪個酒莊的,這樣對外的宣傳和推廣費用也很低,嚴格而細致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制度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波爾多地區的酒廠從內部來看,雖然小而分散,但對外卻是一個強有力的面孔。
莊園酒的特色如果能夠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我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就將有了自己差異化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市場的格局也將有可能重寫。
而張裕的“第二手”準備,會不會是一個先知先覺的市場戰略之舉?
短板之癢
在國內的酒莊運動中,似乎缺乏必要的根基———協會,真正能夠起組織和協調作用的行業協會。法國的酒莊能夠常勝不敗,根源就在于行業協會起到的“一根筷子易折斷;百雙筷子頂大梁”的抱團效應,以及有效的內部會員的質量與產量的協調和計劃性。法國眾多的中小企業沒有陷入中國企業式的惡性循環,也是由此;原產地保護制度有真正的生命力,也是由此。
而國內的協會,批評者說,他們是“忙于趕場、參加各種儀式、發布會,輕率地命名和授予稱號”,卻“沒有發揮本該由他們實施的協調溝通作用”,而這種作用是“行業協會存在的基礎”。甚至一位業內官員也坦言:“行業協會本來應該發揮協調、提升產業水準、維護行業利益的作用,但現在我國的行業協會沒一個能夠做到,甚至沒意識到。”作為一種外來的管理模式,讓人不由的感嘆“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
如果沒有能夠為行業利益著想、真正有效而且高效的行業協會來發揮作用,當心平氣和做精品、謀長遠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時,當葡萄種植戶為了產量而故意多種、釀酒者為了數量而粗制濫造時,中國的莊園運動又要步“淮南的桔,到了淮北成枳”的怪圈。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