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洪磊杜繼昌
啤酒行業是中國開放度較高的行業之一,也是不享受WTO緩沖期保護的行業。加入WTO之后,中國啤酒業加速了兼并重組的步伐,年產5萬噸以上的啤酒企業80%都與國外著名啤酒企業合資,出現了“群狼共舞”的戰國態勢。但是,加入WTO,對于中國國內啤酒企業來說,仍然是挑戰大于機遇。
據國際權威調查機構AC尼爾森,近期對全球90多個啤酒和飲料品牌的調查顯示,有9個品牌在2001年的增長達到或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啤酒的增長率最高,是食品和飲料中增長最快的一個。根據調查表明,歐洲、美洲市場已經飽和,在WTO平等待遇的條件下,洋啤酒會卷土重來,對中國啤酒企業構成更強大的攻勢。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啤酒企業應采取三方面的應對措施,迎接加入WTO后的沖擊:
一、欲求長壽必先“縮身”。縮身,意味著產業要集中,把企業全部資源和精力都集中在最具優勢的產業上;再有是環節集中,只做一部分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事,把其他旁雜的事情分散到其他專業型企業去配套。中國啤酒企業往往抱著萬事不求人的心理,只要是產品上需要的東西,如包裝、運輸等,都認為應該由自己做,怕這些環節包出去受人制約。實際上,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臨近企業間的相互配套,優勢互補所產生的協同效益不可估量。以市場交易關系取代企業內部的管理關系,交易成本比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要低。
二、國內啤酒業需要避免重復同質化、趨同化競爭悲劇。你做的,我也去做;你不去做,我也不去做。這樣的競爭唯一的手段就是價格戰。其實,啤酒企業通過價格戰是想先把規模做大,然后是薄利多銷。但是當價格戰成為幾乎所有企業采用的方法時,會導致整個啤酒行業沒有后續投入,路越走越窄。產品趨同化使得價格過低,利潤空間過小,品種單一,質量下降,消費者選擇的余地會越來越小,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也會不斷下降。
啤酒行業應首先強調“性價比”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怎樣才能更快的滿足市場需求,做事情比別人快半拍,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趨勢創造出產品的個性,形成自己的系統創新能力。這種競爭成熟后,顧客不會過分看重啤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而只是挑選他所需要的東西,價格在這時只是吸引消費者注意的一部分,但決不是決定性的。因此,啤酒行業要在產品上下功夫,在品牌、服務和產品創新上,做出企業的個性來。
三、讓IT滲透到啤酒業整個系統。現在技術發展和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整合國際技術和資源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能否高效合理的調動各方資源,最大限度的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周期和幅度,是企業成敗的關鍵。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在功能上增強、集成了供需鏈環節上包括物料和成品在內的運輸、倉儲、質量等跟蹤管理,并且供需鏈各方信息由串聯式的傳遞方式更多的向時域上的同步共享的方向發展,使供需方能盡早獲知各方面的信息,及時決策和調整。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啤酒業的較量,就是創新能力的較量,誰能在效率和創新上做的更好更快,企業就可以保持領跑的優勢。(新華網)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