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布魯塞爾7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田帆)
在美國發生一系列的假賬丑聞后,不僅美國的會計制度遭到批評,甚而連美國人一向引以為傲的“美國經濟模式”也
遭到許多人的質疑。德國總理施羅德就是其中的一位。
前不久施羅德在路德維希港發表演講,對所謂的“美國模式”頗多譏諷之詞,認為正
是自私自利的美國企業文化導致
了假賬丑聞的發生。他說,在美國,股東的利益高于一切。公司管理層為了使股價不斷上升,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假賬丑聞只
不過是“冰山的一角”。
與此同時,施羅德對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模式”大加贊賞。他為德國長期實行的勞資雙方通過集體談判確定工資水
平的做法進行了辯解,認為德國的公司更強調雇主和職工利益的“平衡”,只有通過雇主和職工的合作,才能實現經濟的長期
增長。施羅德強調:“歐洲人不應盲目仿效‘美國模式’的一切”。
事有湊巧,美國最近一期《時代》雜志歐洲版發表了一篇文章,對歐洲人的“幸災樂禍”表示了不滿。作者雖然承認
假賬丑聞使“美國模式”有些失色,但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歐洲模式”就勝人一籌,投資者在對美國股市投了不信任票的同時
,并沒有顯示出對歐洲股市的青睞,歐洲經濟仍然復蘇乏力。文章重復了長期以來美國人對“歐洲模式”的指責,即歐洲的勞
動力市場太過僵化、歐洲各國政府應放松管制、放寬對企業并購的限制、開放更多的市場、鼓勵私人資本競爭等等。
其實,所謂的“美國模式”、“歐洲模式”,都是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人們的習慣、文化和價值
觀念密切相關,并無絕對的高低優劣之分。兩種模式有許多共性,也有種種不同。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如何處理社會經濟發展
中公平與效率、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等。簡而言之,美國模式強調個人成功至上、自由競爭和追求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而歐洲
模式則偏重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強調社會福利的重要性,希望能實現社會和個人利益的“完美結合”。
應當說,這兩種模式對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都產生過積極作用,但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存在一個十全十
美的經濟模式。9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加快了美國經濟勢力和商業模式的擴張。但美國人也許還記
得,在80年代日本人宣稱要“買下美國”時,“美國模式”并不是個多么值得羨慕的字眼。
不管是“美國模式”還是“歐洲模式”,其內涵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股票期權曾被視為美國新經濟崛起的奧秘之一
,許多公司為了激勵管理層和員工創造更多的利潤,以股票期權的方式使他們的個人收入與公司的股價聯系起來。而現在,股
票期權卻被視為公司造假賬的一個誘因而備受詬病。此外,美國人大力提倡的“CEO(首席執行官)”制,將傳統的董事長
與總經理的職能合二為一,在加快了公司決策效率的同時,也使CEO們權力日益膨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現在已明確要求
增強獨立董事的職能,以加強對CEO們的監督。而在歐洲,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歐盟各國也意識到給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的重要性,逐漸對金融、能源、電信、航空等市場實行了放松管制和開放的政策。
由此看來,經濟模式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是否符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統,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需要。各國還
是應當通過對各種經濟模式的對比研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完)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