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海外,設廠扎根,是青啤彭作義時代的未酬壯志。金志國時代終于將其理想代為實現,標志著啤雄關萬里的國際化戰略已悄然付諸實施。
據悉,三洋集團轉投資的臺灣青啤公司,已經取得青島啤酒集團在臺的生產代理及經銷權。雙方共同投資15億新臺幣,在臺灣屏東設立現代化啤酒廠,2003年6月前即可正式投產。
沉默已久的青啤終于又要說話了。
臺灣是進軍海外的戰略平臺
彭大將軍曾經說過:青啤走向世界必須以港臺為跳板,繼而以東南亞為首輪拓展目標。斯人駕鶴西游后,青啤一直在沉默中發展。如今在國際化戰略地圖上劃下了進軍海外的紅色箭頭,勁道格外令人關注。時下的臺灣啤酒市場,青島、燕京等知名品牌已成臺灣業界積極尋求合作的對象。三洋集團在證實青啤入市臺灣的確切消息后,便大張旗彭地通過臺灣青啤公司搜求青啤的臺灣經銷商。三洋集團發言人說,他們看好青啤的發展前景,旗下的臺灣青啤公司已與青島啤酒集團簽署合約。因為受限于青啤集團的大陸背景,故只能采用變通方式,由該集團的香港分公司跨海進臺投資,首期投資額將達13億到15億元新臺幣,預計年產啤酒5萬噸,隨后可擴充到10萬噸/年。
跨海設廠是演習序曲
彭氏大旗訇然吹折后的青啤,半年多來都在謹言慎行中默默前行。除了帥旗滿地衍生的管理和人事空白之外,更多的是因著青啤眾所周知的難言之隱;在相對短暫的時間里吃進那么多管理乏善可陳的企業,消化整合任務異常艱巨。同時,被兼并的企業仍然需要大筆的造血銀兩,這些資金不僅僅是第一筆購買費用,后續運作的資金需求同樣龐大。經過幾年的“跑馬圈地”,青啤的資金鏈條已經繃得太緊,長斯負債高達7.7億元,流動負債超過4億元。2001年增發A股融資的7億多元,也依然是杯水車薪——收購三環、五星后,這筆巨款亦所剩無幾。
國內擴張如此艱難,海外設廠的艱辛自不待言。臺灣由于長時間與大陸的經濟隔閡和政治方面的人為障礙,青啤擴張臺灣并無優勢可言。三洋集團之所以要通過其香港公司投資的原因正在于此。從臺灣方面獲悉未來三洋集團可能持有新公司約六成的股權,擁有經營主導權,青啤則不掌握管理大權,這對青啤來說已是不得已而為之。青啤跨越海峽的擴張,是其國際化戰略的演習序曲。
戰略整合任重道遠
“努力爭做國際性大公司”的企業藍圖,是彭作義生前既定戰略,金志國接掌帥印后,同樣的呼聲在青啤得以繼續并逐步付諸實施。2002年初,金志國在公司內部會改說:青啤已經在全國完成了戰略布局,根據發展態勢需要,針對一些空白點、高新經濟發展區、水資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再進行補充和擴張。青啤的擴張以內部擴張為主,把內部做強;外部擴張是調整一些策略,由大量的資金投入轉向資本動作,由原來考慮到的布點做需求的一些工廠擴張,現在主要注重擴張的質量。
縱觀2001年,青啤的工作基本都是整合消化。在整合中創新,在創新中整合,是整個青啤的共識。金志國說,青啤整合的主要內容是組織整合、市場整合、品牌整合、財務整合及資本整合。目前,市場整合、品牌整合、組織整合的方案已全部提出并開始分步實施,資本整合的思路業已成形,財務整合正緊鑼密鼓地有序進行。現在青啤總部的財務與庫存信息系統已經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公司的信息化工程建設已經啟動。將為任重道遠的整合消化工作提供強勁的支持。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