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業整肅箭在弦上
-獨家訪談
廣東省一年的酒類消費額高達100億元,其中有多少是名酒的份額呢?這個問題幾乎令所有的名酒企業尷尬,也令行業主管部門頭痛。面對一些非主流白酒企業以開瓶費、進店費
以及酒盒里夾塞的各類的禮品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沖擊市場,白酒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顯得格外脆弱。在走訪名酒企業時,采訪對象們幾乎眾口一詞:“白酒市場苦盼一個理性而有序的季節。”基于此,記者日前就如何在廣東市場營造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采訪了廣東酒類專賣局副局長朱思旭。白酒消費占全國一成
記者:朱局長,咱們廣東酒類專賣的歷史有多久?
朱思旭:廣東省政府從1952年就開始設有酒類專賣的相關機構,1989年頒發了一系列相關的酒類專賣條例。從1998年8月1日起,《廣東省酒類專賣條例》正式施行。
記者:那么現在廣東酒類銷售,特別是專賣的現狀如何呢?
朱思旭:廣東現有酒類批發場所3000多家,零售店約16萬多家。全省一年喝掉的酒有190萬噸,其中全省白酒產量35萬噸,消費量80多萬噸,酒類年消費額高達100億元左右,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本地酒企規模偏小
記者:廣東是全國酒類消費大省,酒類生產行業現狀怎樣?
朱思旭:目前廣東有5000多家酒廠,但只有1200家有生產許可證,存在著不少問題:一是企業多、規模小,5000多家酒廠基本上都是小企業,有規模的只有10多家。二是沒有在全國叫得響的知名企業,廣東九江米酒基本上說是較有名氣的,但年產也只有4·5萬噸,利稅只有1·4億左右。三是技術水平普遍落后,技術人員只占生產人員的2%,通過ISO9000認證的廠家只有10家左右,大部分都還只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按照規定,每個廠家要配備5個專業人員,但是大部分廠家都沒達標,有些廠家甚至一個都沒有。即將擴充打假力度
記者:這么說,眼下白酒市場的狀況似乎是專賣不專,生產無序,對此,酒類專賣局準備如何整治改善呢?
朱思旭:我們正在抓綜合治理。市場整頓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一是根據WTO要求的透明度、非歧視、法規統一原則修改目前的專賣管理條例,政企分開,取消洋酒特殊準認證;二是管住生產、控制批發、放開零售、加強打假,按照十五規劃,適當減少低檔廠家,同時把批發市場精簡壓縮到1500家左右,零售企業則維持現狀;三是依法健全執法隊伍;四是加強酒類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執法人員的培訓;五是將要在機場路成立檢測中心,力爭將它建設為國內權威的檢測中心;六是成立統一的酒類行業協會,改變目前既有白酒協會又有釀酒協會、糖煙酒協會、洋酒協會的多頭局面,并讓協會承擔技術認證、名優產品評審、提高企業自律能力等政府委托的工作。通過這些方面的不懈努力,來規范酒類市場,讓消費者喝上放心酒。
記者:目前酒類銷售終端混亂,酒類專賣局有無相應的權限進行終端管理?
朱思旭:終端是廠家自由選擇的,不在我們管理職責范圍,專賣局要做的是保證消費者喝到的是好酒,是真酒。再一個就是打假。
記者:許多批發市場成為假酒的集散地,你們打算如何打假?
朱思旭:主要手段一是挖窩點,根據線報和自己暗中查訪,盡量從源頭上控制假酒進入市場。二是查終端,突擊檢查一些酒店、酒吧等終端市場。三是加大專業市場、批發市場檢查力度。另外,還要靠媒體傳播進行健康的酒知識,提高消費者的辨別能力。歡迎四大名酒入粵
記者:今年是1952年全國首屆評酒會五十周年,當年獲獎的白酒四大名酒茅臺、瀘州老窖、西鳳酒和汾酒今天均在積極開拓廣東市場,您對它們擴大廣東市場有何建議?
朱思旭:四大名酒都是名優產品,都有悠久的歷史,各有各的傳統獨特工藝,品質無疑都是優異的,也都有能力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們熱忱歡迎他們進入廣東市場,為廣東提供好酒、品牌酒。他們都是知名企業,資金雄厚,管理較為完善,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歡迎他們共同參與良性競爭,一起搞活廣東市場,加速本地白酒產業的前進和發展。
文/本報記者柯斌 實習記者劉濤圖/本報 記者吳偉洪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