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葉斐/文
一段時間以來,白酒行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不絕于耳,近期記者又聽到這樣的傳言,“瀘州老窖集團職工工資大幅下調,管理層工資下調幅度近60%”。無風不起浪,我們曾經為之自豪的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白酒行業,如今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它正朝什么方向發展?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困惑,記者對白酒行業進行了調查和訪問。
憂慮一:假冒偽劣,肆意橫行
曾幾何時,人們每當舉起酒杯開懷暢飲,總要對杯中之物發出些許感慨,或贊美、或感嘆,贊美酒的清冽而甘醇,感嘆酒的神奇而久遠,F如今每當人們欲舉杯暢飲時,也總要對杯中之物評論一番,只不過不再是贊美和感嘆,而變成懷疑和猜測,懷疑它是真是假,猜測它是釀造還是“勾兌”。
國家質監局2001年3月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經銷白酒與洋酒的商場、餐館、酒樓抽查了45種產品,經檢測在北京抽取的25種產品中真品為8種;上海和廣州各抽了10種,真品分別為7種和4種。而且生產假酒手段不斷翻新,外包裝足以亂真,與前幾年從市場上查獲的假酒相比,這次抽查白酒中的假冒產品,所灌裝的酒液也已從低檔轉向中檔產品。從這樣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白酒行業的制假、造假活動已相當猖獗。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同一些銷售終端相互勾結,使得造假活動更加詭秘不易被發覺。一些知名品牌的白酒由于受到假酒的影響,使得大眾對它的信任度降低,由此給合法企業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
“勾兌”一詞本意是白酒釀造工藝中的一個環節,因釀造過程中發酵和窖藏的時間不同,使得酒的香型和度數有所差別,為了使釀成酒的質量保持一致,就需要用低度酒加以調制,這個過程叫做勾兌。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發現了使酒產生香氣差異的不同物質,并且研制出這種人工香料,于是就有人把人工香料、食用酒精和水按比例“勾兌”出“酒”來。而這種勾兌酒與釀造酒有著本質的差別。試想一下如果以下等式成立,“白酒=人工香料+食用酒精+水”,那么會有多少人愿意花幾十元甚至幾百元錢買回這種“白酒”,又會有誰情愿用這種“白酒”一醉方休那?很明顯這等式不成立,中國的釀酒工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遠古時人們認為酒是一種神秘而充滿魔力的液體,而用來祭祀。進入封建社會也只有統治階級和貴族才能夠飲用。如今我們飲用白酒時,一方面為了品酒助興,另一方面也是為從一杯杯瓊漿玉液中體會到傳統的工藝和悠久的文化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這也是“勾兌酒”無法帶給消費者的。
然而如今的白酒市場上千個品牌,滿眼的“傳統工藝、純糧釀造”,當然這其中大部分確是純糧釀造,可其中也不乏酒精勾兌之輩。正如曾經名噪一時的秦池古酒,不是也打著“純糧釀造”的旗號嗎?可是后來勾兌內幕暴露后,不僅僅自己倒霉,連整個山東酒業都全部跟著垮下去。如今仍有敢效法秦池者是何原故?記者從業內得知,一噸優質的酒精不過5000—6000元,如果稀釋成40度左右的白酒,一噸酒精就成為2噸白酒,等于4000瓶,每瓶成本不過1.5元,加上勾兌用香料及其他費用也不過2元左右,另外加包裝、瓶子也不會超過10元,但出廠價一般卻在25元以上,而釀造酒加上包裝一般成本在25元左右,這樣一來勾兌酒的暴利也就顯而易見了。
憂慮二:偷稅、漏稅,比比皆是
白酒業是個高稅高利的行業,因此近年來有許多地區政府以建設酒廠來發展地區經濟,尤其是西部地區有些地方有“要想當好縣長,先要抓好酒廠”的說法,也就形成了現在中國白酒廠家眾多、相對廣泛、難于管理的局面。而各地小酒廠偷、逃、漏、避稅手段五花八門,致使國家每年流失稅金近百億元。新的稅收政策實施已經一年,一年來的風風雨雨對國有白酒企業中的佼佼者又有什么樣的影響?為此記者撥通了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的電話。
當談到有關稅收情況時,季懂事長憂心忡忡的說“由于長期以來有些中小型酒廠偷、漏稅現象嚴重,而國有企業是要保證依法納稅的,這樣一來單單是稅收方面國有企業就受到很大沖擊,尤其是去年稅收調整之后更使國有企業負擔加重,如果中小酒廠的偷漏稅現象仍不能被制止,國有企業的發展將更加艱難。”記者問到針對這種情況茅臺酒廠又如何應對?季認為各地質監、稅務、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加大執法力度,切實抓好白酒生產許可證制度,不讓一些偷稅漏稅的小酒廠鉆政策空子,給白酒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一個平等、公正、良性的競爭環境。保證同行業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樣國有企業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品牌、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
憂慮三:行業不正當競爭與終端黑幕
全國知名白酒企業中,幾乎每一家企業都有幾十,甚至上百種品牌的白酒,因此市場上就會有上千種品牌同臺競技,可想而知不同企業間,同企業不同品牌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也就會促使商家竭盡全力贏得消費者,想盡辦法擊敗競爭者。甚至不惜用一些卑鄙的伎倆。如做虛假廣告,誘騙消費者。給銷售終端反還折扣(開瓶費)以及“買斷銷售”(即酒店在一定的時間內同類產品只能賣某一種白酒,起價就是10萬元人民幣)。同時還有“買斷促銷權”(即在一定的時間內同類產品中只能讓某一產品上促銷人員,其它產品的促銷員一律不能進場)等等。而銷售終端自然也有辦法從這些出手闊綽的商家口袋里掏出大把的鈔票。表現為酒店或超市的“入門費”等。
憂慮四:利潤微薄,步履為艱
2001年國家新的酒類消費稅政策出臺后,由于利潤降低許多中小白酒廠已經紛紛垮臺,如今甚至已經波及到一些國有名牌企業,因為近期聽到了一些關于瀘州老窖的傳言,所以記者就先撥通了瀘的電話,經理辦羅主任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羅首先否認了“瀘州老窖集團職工工資大幅下調,管理層工資下調幅度達60%”的傳言。他對記者介紹了新稅收政策實施一年來瀘的發展情況,羅稱“今年三月分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0%,利潤方面雖然有所減少,但在同行業中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與五糧液差不多,降幅在15%左右”。當記者問到利潤減少是否引起公司人員裁減及職工工資下調時,羅是這樣回答的“利潤下降對職工工資的影響不是很大,公司正在深化改革,這個過程中會涉及人員和工資的變動,但不會很大!庇浾咦穯柧唧w的下降幅度時,羅稱“具體的不好說,因為還在改革的過程中,有些事情不能談”。
憂慮五:整合之路,困難重重
由于入門條件相對較低,白酒企業數量過剩,西部地區有的一個縣就有幾十甚至上百家酒廠,而這種過剩也只是相對過剩,整個行業還缺少真正有競爭力,有規模的領導企業。記者了解到,中國白酒業現在的行業老大五糧液集團年銷售量也僅僅占整個白酒行業年銷售量的5%左右,而茅臺集團的銷售量只占到千分之3左右,用懂事長季克良的話說“還是小弟弟”。是什么原因使得企業整合放不開步子那?季說到“白酒業的發展不同于其他行業,有他獨特的發展局限。首先,白酒的釀造工藝會受到地域影響,如水質.氣候等因素。象茅臺酒如果離開茅臺這塊地方,即使工藝不變,釀出酒的口味也大不相同。另外,釀造酒的生產周期長,尤其是高檔酒,需要經過發酵.窖藏等諸多環節,如果企業擴建,投入后六七年才會見收益,而六七年后的市場又會是怎樣的那?再加上中國白酒企業眾多,技術力量方面又參差不齊,所以行業整合的步伐緩慢,一段時間內不會形成幾家白酒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古語有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行業也是如此,除了以上憂患,還有白酒行業以外的其它酒類對白酒銷售市場的威脅,包括洋酒.果酒.葡萄酒.等等。另一方面有人講作為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傳統產業,白酒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受到沖擊較小的行業之一,而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這個原因使白酒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沒有別人的幫助,沒有現成的路,白酒行業能否除垢納新,總結經驗教訓走出中國白酒業自己的路?我們將拭目以待。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