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茶道”
稍后,記者又采訪了沈怡方高工、胡永松教授、曾祖訓高工、四川全興的賴登廠長、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高月明,聽取了他們對“酒道”的看法。
沈怡方(以下簡稱沈):“我也痛感中國白酒缺乏一個‘道’,所以近幾年我也在思考
這個問題。然而,白酒文化博大精深,要從紛繁蕪雜之中找出一條被大家廣為認可的‘酒道’并非易事。但現在,我們在‘酒道’上的貧弱、散亂已經成為制約白酒發展的一個‘瓶頸’,所以我認為對‘酒道’的研究、推廣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記:那么沈老在這方面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
沈: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東西,仍在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我認為應該向“茶道”學習。
記:“茶道”有一個“清高雅致”的統一風格,而“酒道”恐怕很難統一風格,你說是“助興”吧,它也可“澆愁”。
沈:我們應該學習“茶道”,有意識地去引導喝酒。在“酒道”建設上,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統一風格也好,多風格并存也好,只要得到行業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就是成功的。
胡永松(以下簡稱胡):“當前白酒最沒有文化的地方就在飲酒上,所以最急需解決的就是酒道問題,尤其是價格高的酒。”
記:我們倡導的“酒道”應該是積極、健康的飲酒習慣,業內一些人士擔心這會導致白酒消費量下降,您怎么看?
胡:我認為總的消費量不會下降。雖然可能因接受“健康主張”導致人均飲用量下降,但消費總人數會因此而上升。“酒道”有培養白酒消費者的作用,一旦“酒道”被消費者認可,自然不再有健康方面的問題,數量正不斷下降的白酒消費群會因“酒趣”而吸引大量新的白酒消費者進來。
記:您認為在“酒道”研究上要注意哪些問題?
胡:首先是共性問題,“酒道”必須具備中國大多數酒文化的共性,只有如此才能得到行業和全國消費者的認可。其次是注意地域文化的影響,“酒道”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共性”基礎上擁有“個性”,這個“個性”就是“本地化”。最后就是“酒趣”,酒道一定要有“酒趣”,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酒道“品味論”曾祖訓(以下簡稱曾):“如果白酒擁有了良好的‘酒道’,消費者重點追求的將是‘品味’和‘感受’,而不會是‘爆飲爆食’。這個時候,消費者才會真正理解白酒、喜歡白酒、擁護白酒。不久前,我出差北京,席間與朋友們共飲‘水井坊’,我說好酒必須‘品味’、‘感受’才能喝出滋味,喝出好在哪里,并教他們如何去‘品味’、‘感受’。結果,喝了不少好酒的朋友這一次才真正‘感覺喝出了好酒的味道’,領略到白酒帶給身體的享受。這些都說明,現在的消費者還不懂怎樣去‘品味’、‘感受’白酒,怎樣享受白酒,而‘酒道’就是要教會他們如何享受白酒。”
記:您的意思是“酒道”要注重對白酒消費者品嘗技藝的培養嗎?
曾:對,這是飲用白酒的一大樂趣。此外還應注意香型的影響,不同香型在品酒方式、方法上有差別,而且隨著當前香型的不斷發展,香型種類不斷增多,各香型的“層次感”不斷增加,品酒技藝會變得更加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