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之路
“洗牌”的根本在于對“王牌”的爭奪,誰擁有它,誰就極有可能擁有陽光燦爛的未來。業界對“酒文化牌”的爭奪可能也正反映出“酒文化”才是白酒的真實所在,消費者對“酒文化”的追求才是他們對酒的所有文化追求的根本。
怎樣走“王牌之路”呢?我認為一方面是行業的“正本清源”——對白酒“文化市場”的整頓,確保“文化”在消費者心目的威信;一方面要搞清什么是“酒文化”?怎樣實行之?貴州振業董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耕樂認為,酒文化是消費者長期以來對某個品牌酒的質量的認可與表揚,質量是酒文化的根本。筆者贊同這樣一種看法,并認為由于白酒本身具有地域特性(即某些地區特殊的氣候、土壤、水及原料適宜釀造優質白酒),因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稱之為“原產地文化”。這種“文化”也根深蒂固于消費者的思想當中,是“酒文化”的核心。
在白酒業,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是淺層次的,而一旦他認同了品牌所在的產地,那才是刻骨銘心的。比如說“全興”和“茅臺”同為中國名酒,但價格懸殊,為什么?因為消費者對“全興”的原產地——成都的認可遠不及“茅臺鎮”,雙方在原產地文化建設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全興也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自“水井坊”遺址發掘之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們甚至動作迅速地搞起了“原產地保護”,并且在各種媒體上廣為炒作。
現在,不少消費者沖著茅臺鎮、宜賓、瀘州的酒喝,而不少酒商也投其所好,到這些地方“造酒”,并對當地名酒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消費者是聰明的,他們牢牢把握著白酒的地域特色,渴望喝到優質產區的好酒,這優質產區的“中國名酒”更是敬若神明——這主要是對“原產地文化”的“圖騰”崇拜和追求。
由此,筆者認為“酒文化牌”的關鍵是要形成得到廣泛認同的“原產地文化”,這在于質量也在于營銷、宣傳,“酒鬼”的“洞窖工程”堪稱這方面建設的典范,值得老牌名酒廠學習。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