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牌
我們經常把“文化牌”掛在嘴邊,可我們究竟有幾張“文化牌”呢?恐怕很少有人去數一數吧。
筆者認為“文化牌”打到今天這個份上,出現了兩大類、共計五張“牌”。為什么說
是兩大類呢?因為當前的“文化牌”可大致分為“酒文化牌”和“純文化牌”。前者的“文化”立足于酒的生產(歷史)和質量,如“茅、五、劍”等老牌名酒;后者的“文化”與酒本身的質量關系不大,也沒有什么悠久或輝煌一時的釀酒史引以為榮,更多地是從“純文化”的角度去挖掘中華文化。
那又為什么是“五張牌”呢?“酒文化牌”由于受質量和產地的限制(質量主要表現為若干年流傳于民間的口碑,進而使消費者形成產地意識,如茅臺就很典型),消費者不會輕易認可,因而該“牌”比較單一、規范,只有一張。然而“純文化牌”就不一樣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門派”林立,精華與糟粕共存,與有著深厚文化淵源的白酒的組合方式相比可謂千變萬化,于是乎出現了“文化酒”一說,但無論它怎樣變化,也只不過是“四張牌”在耍花樣:
一張稱之為“雅文化牌”,追求典雅、高尚的文化情趣,多以歷史典故或名著、名人為文化背景,如四川的“夢酒”、山東的“水滸酒”、江蘇的“紅豆緣”、廣東和貴州的“糊涂酒”、四川和陜西的“太白酒”等等;一張稱之為“俗文化牌”,追求傳統民風、民俗文化情趣,甚至地方民俗特色,著眼于一個“俗”字,如各地開發的“福、祿、壽、禧”酒、“恭禧發財”酒、陜西的“元吉”酒、北京的“金六福”、山東的“金滿堂”;一張稱之為“速食文化牌”,對當前市場上的“文化熱點”實行“拿來主義”,“現炒現賣”,其主要特點是“快”。如春交會上新出爐的“天下糧倉”酒以及前一段時間出現“笑傲江湖”酒、“雍正王朝”酒等等;一張是“不良文化牌”(或稱“糟粕文化牌”),追求低級的感觀刺激和心理暗示,有嘩眾取寵之嫌(特點),如“秘戲酒”、“偉哥酒”,大有把古今色情文化熔于一爐之勢。
點評:酒文化牌、雅文化牌、俗文化牌、速食文化牌、不良文化牌構成了白酒消費的5張牌。龍頭蛇尾,層次非常清晰。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