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嵐濤
不少人說:王朔把金庸樹為靶子算是找準了對象─誰讓金大俠那么出名又有人緣呢?看來,借“靶子”來抬高自己,從而站在“名角兒”肩膀之上的作法可謂出名、造勢和謀利的一大捷徑。這不,“國酒”茅臺最近就成了一些人的“靶子”。例如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有病喝茅臺》,說茅臺“好酒喝出健康來”的廣告等于是把自己放在了藥酒、補酒的行列
,這既是自降身份,又是“有失國體”。這種挖掘倒是帶有濃烈的學院氣,筆者不才,因為經常聞著這種氣息,很容易嗅得出來。我們不能反對人們關注茅臺,只是這種關注的別有用意真是讓在下不吐不快。
我們都知道,人一喝酒話就多,喝茅臺也不例外。只是喝茅臺時的話題多半與茅臺有關,這就如同在吃喜酒的場合話題多半與結婚有關一樣。資淺的喝酒人會說“(茅臺酒)確實好喝”,仿佛印證了心中一種模糊的期望;資深的喝酒人會說“喝茅臺不傷身體”─“它和別的酒不一樣”。茅臺酒廣告說“好酒喝出健康來”,意思清晰指明“茅臺酒是健康產品”。這樣說,于受眾而言既是有針對性的策略,也算是真誠面對。
這里有必要賣弄兩句茅臺酒的知識:一者,茅臺酒歷史悠久,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另二為蘇格蘭威士忌和科涅克白蘭地),是我國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二者,茅臺酒工藝獨特,每年重陽投料,一批原料經九次蒸煮,堆積發酵到入池發酵,七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之后是三年陳放自然酯化,而到勾兌成酒則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因而,它作為純糧酒的營養價值是與其他許多傳統釀造酒一樣存在著的(用食用酒精勾兌的所謂新工藝白酒則未必)。
茅臺廣告說“好酒喝出健康來”,簡單地看只能算是一種常規思路,并不特別。礦泉水可如此說,軟飲料也可如此說。而同類產品中有說“天然美酒”的,意思已經相近了。“好酒喝出健康來”雖然隱含著茅臺酒“保健作用”的信息,但在更大程度上說是一種銷售主張,是一種有利于競爭的差異化策略。普天之下率土之濱幾乎都知道“喝酒傷肝,不喝傷心”的俗語,茅臺酒卻要突破此限,因為茅臺已有的“國酒”聲譽和酒的高質量可以代表更加安全、較劣酒而言更加健康的概念。因此,茅臺“好酒喝出健康來”可看作是擴張親和力的策略,了解酒類產品市場競爭背景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種對競爭現狀的超越。
所以,筆者認為茅臺酒這張牌打得很好。有一個相似的例子:曾有好事者批評“貴州醇”打“天然美酒”的旗號不對,稱“任何酒都是加工產物,哪里有什么天然美酒?”對此,貴州醇酒廠鄢文松回答得好:“大自然形成的清潔環境、無污染的水源、氣候、土壤等是釀造名酒的重要條件。一條赤水河兩岸,有茅臺、郎酒及習酒三個著名的醬香酒,而它們的口味卻有很大的不同。這都是天然的因素使然……。”打“有利健康”牌或“天然美酒”牌表面上都是市場競爭的需要,而其背后真正的動因是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留神一下其他產品市場也可以發現這一點。比如“補鈣”類產品:傳統產品說要補高鈣、補好鈣;接下來競爭者說要鈣源好,還要易吸收;而最后到了“蓋中蓋”則拿出來的是“能沉積、排列好”,“蓋中蓋”區別于傳統鈣產品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更加有利于吸收,更加健康。
實際上,優秀的廣告可以有千萬種表現方式。早年間,一則“難言之隱,一洗了之”的廣告作用力何其大!當然,后來“難言之隱”四字已成公開的秘密后,就自然不能再用。又如美國巨日花粉廣告─“做個挺得住的人”,有意裝進去歧義,目的是對潛在顧客有一種暗示作用,而這種暗示顧客也能明白。可見,受眾更愿意接受暗示,盡管是“暗示”,卻人人都吃得準,所以這是一種廣告的技巧。
茅臺酒有53%(V/V)的,號陽剛之美;有43%(V/V)的,號平和之美;有38%(V/V)的,號溫柔之美;還有33%(V/V)的,號恬靜之美。每一個提法都是一個健康的理念,而每一個理念都是契合我們的接受習慣的。拿茅臺來做“靶子”─我這樣說是因為我認為“有病喝茅臺”的這種評論似乎有一種學院派苦瓜上雕花的價值,比較能滿足蔑視權威如拿龍井洗腳的心理。若都照此分析,藍色火焰創作的“我們一直在努力”除了十分矯情、公益色彩掩蓋了品牌廣告的商業價值,還隱含著“我們挺落后”的內容?而“蘋果熟了”也該說“完全脫離章法”、莫名其妙了?
事實終將證明,廣告和宣傳的最終效果要比一些“評論人士”對文字的吹毛求疵重要得多,也有意義得多!- N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