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最近,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的一班人馬奔走于各大城市,將一個好消息傳達給媒體:新飛冰箱今年1月—3月的產量、銷量、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7%、33%、34%和66%,其中銷量超過50萬臺,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8.88%,已經躍居行業前兩位。
這是新飛自1986年介入冰箱業以來所拿到的一張最好的成績單。去年年底,新飛董事
長李根接掌帥印后,新飛加快了“二次創業”的步伐,積極推進“三個整合”。
新飛所謂的“三個整合”,一是調整組織架構,由“垂直”管理過渡為“扁平化”管理,以提高企業運作的效率和靈活性,更為貼近市場;二是改造營銷流程;三是借切入空調業等相關多元化擴張的契機,著力加強品牌的支撐度、厚度與強度。同時通過加快國際化步伐,打造國際品牌形象,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源自某部門的一份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3月的冰箱市場,海爾位列第一,新飛緊隨其后,而以前始終在第一、二位的科龍(容聲)則落到第三。然而,真正令媒體感興趣的,不是新飛冰箱上升到了第幾位,而是這種排序的變化所透露出的另一層信息:眾所周知,中國冰箱業的格局————尤其是四大巨頭的座次————歷來“井然有序”,但是現在驟然生變,似乎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
挑戰者出場
除海爾、新飛、科龍和美菱之間的爭權奪位外,冰箱業還有兩類挑戰者在苦撐待變。
洋品牌猛攻中高端市場。它們先招攬國內優秀人才,然后充分發揮自己在工業設計、終端推廣、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優勢,當然還有一大“高招”就是利用“高價高質”的心理暗示作用。
這些特點顯然為中國中青年高收入者們所青睞。從1997年起,以伊萊克斯、西門子和三星為代表的洋品牌快速崛起。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對全國35個城市106家大中型商場的統計監測,到2000年末,它們已搶占了中國城市市場近30%的份額。另有資料顯示,在2001年洋品牌市場占有率繼續攀升,前三季度已分割了總體市場25%左右的份額。
有資料顯示,四大巨頭的市場份額之和已由高峰期的75%跌至去年的64.9%。
另外一類挑戰者就是“冰箱新軍”,它們為數不少,比如TCL、康佳、海信、春蘭、榮事達、小天鵝、美的等等。這些“新軍”游弋于冰箱市場,一邊埋頭修煉,一邊四處駁火,在戰火中尋找更大的機會。
以往四大巨頭就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冰山,但是這座冰山現在已經露出了裂縫,挑戰者們由此看到了希望。
大戰中高端
現在看來,對四大巨頭最具挑戰性的是洋品牌。來自西門子的消息說,在繼續夯實3000元以上價位產品市場基礎的同時,西門子今年將推出價位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的中檔產品;而伊萊克斯則正在將市場重心由中心大城市移向二三級市場。
當然,四大巨頭絕對不會坐等情況變得更糟。事實上,它們的反攻已經鋪開。細心的人們發現,從去年開始,四大巨頭紛紛改換了廣告形象。比如科龍,啟用“夢想無界,科技無限”作為新的廣告語,全然一副科技品牌的模樣;再比如新飛,原本沿用多年的“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廣告語也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是“新飛,倡導綠色生活”。
緊隨廣告形象變化之后的是其產品路線的變更,“優質高價”的高端產品開發被它們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以來,海爾、新飛、科龍大打科技牌、節能牌、營養牌、健康牌、環保牌,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頗具競爭力的高端冰箱產品。
這兩大板塊相互之間的攻防已至刺刀見紅的程度。
在哪里決勝負
冰箱業的競爭注定將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
眾所周知,能夠讓市場得到快速洗牌的有效途徑無非兩條:一是發生激烈的價格戰,二是出現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少數企業。
但是,在冰箱業,這兩條出現的可能性,現在看來都微乎其微。
于是,企業各自的“體質”這時便顯得格外重要。而所謂“體質”,這里實際上指的是企業在規模成本、運營效率、資金實力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綜合實力。
海爾、科龍、新飛、美菱的年產銷量都超過100萬臺,而洋品牌的產銷數字則大都在40萬臺以下,對比之下,四大巨頭的規模優勢應該相當明顯。不過,在營運效率上,洋品牌可能要比本土品牌稍勝一籌。
另外,對市場變化的敏銳程度也是企業“體質”的一大構成要素。
有調查發現,冰箱保有量中的51%為1994年以前購買的產品,而且其中23%為1990年之前購買的產品,它們將在3年—5年內更新換代。而二次購物的消費者相當理智,對產品檔次功能有更高的要求,影響他們購買的因素更多的是冰箱本身的技術及內在質量等。
“少犯或者不犯錯誤,避免半路‘摔倒’,這是在跑馬拉松時要時刻切記的重要準則之一。”新飛董事長李根說。(編輯:喻孟)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