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企與外企的八大差異
在郎酒的180天里,閻愛杰對國內企業與外企在“人與事”、“人與物”等方面的差別,有了深刻認識。正是這些差別,才使得閻的新理念、新策略在郎酒的實施充滿艱難而又面臨挑戰。
到郎酒和離開郎酒后,很多人都問我,“國內企業和外企的區別在哪里?”根據我的體會,國內企業和外企在以下方面存在的差別最大:
“人”與“事”
外企同國內企業區別最大的方面,可能就是對“人”和“事”的處理方法上。在外企,盡管也有“辦公室政治”,但“人”和“事”一般分的比較清楚。舉個例子,假如,甲跟乙是好朋友,同丙關系不好,開會時如果甲同丙的看法相同,跟乙的看法相左,他一定會同丙一起跟乙爭,有時會爭得臉紅脖子粗,原因很簡單,衡量一個人工作的是他做事的能力,而不是別的,如果出于朋友情,甲放棄自己的觀點,那么別人就會認為他“缺乏原則性”,“沒有良好的判斷力”,“能力弱”等等,進而影響他的發展。由于大家都懂得這個“游戲規則”,甲和乙絕對不會因為彼此的爭論而影響友情,當然,丙也不會因為這次爭論而認為甲變成了他的朋友。
在國內企業,人們往往把事和人分不開,總是“看臉色行事”。無論是上下級之間,還是同事之間,談事,辦事總是會顧及別人怎樣想,如果我這樣講,或這樣做,別人會怎樣看我?會不會在下級面前出丑?尤其是,老板會怎樣看我?這種心理習慣是如此普遍和嚴重,以致于很少有人能專心地做工作。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以人蓋事”是國內企業的“癌癥”,如果不攻克它,就很難同外企競爭。一個人總是“看臉色行事”,就不可能客觀地做分析,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就不可能按照正確的方法處理事情,進而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業績。
“人”與“物”
外企同國內企業的另一個重大區別,是在對“人”和“物”的看法和處理上。外企把人看得更重,對人的投入遠大于內企。外企有嚴格的招聘制度,招聘一個員工的費用大概是內企的10倍以上。他們懂得,將一個不合適的人放在一個崗位上的成本極高:他不僅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反而會拖別人的后腿,會使企業失去做得更多更好的機會,他還會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外企也很清楚,留不住好人的成本同樣非常昂貴。除了招聘費用,在新人到位并熟悉工作之前,他不可能有好的業績,工作肯定會受影響,為了幫助新人熟悉工作,上級經理和其他人的工作都會受影響,為此,外企非常重視留住好人,他們為員工提供很多的培訓,把員工發展列為上級經理的重要考核內容,通過各種激勵措施,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忠誠度和工作積極性。
當然,他們也為員工提供很好的經濟待遇和工作環境,他們明白,要讓員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就必須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國內企業把“物”,尤其是財務帳面上看得見的諸如固定資產,資金等,看的遠比人更重。
看問題的角度與高度
外企和內企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看問題的角度和高度往往不同。外企多采用由“上”而“下”,由“遠”而“近”的思維方法,即先回答整個企業5年后應該是什么樣戰略性問題,然后再考慮每個時間段不同部門和人應該做什么樣的戰術性問題,在日常運作中總不忘長遠的戰略目標。國內企業往往沉迷于短期的市場機遇和得失,甚至總有賺一把就溜的想法。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外企越來越覺得中國市場商機巨大,而國內企業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的原因。
實際上,只要認為自己做得比別人好,商機無所不在。現代運作已很難找到還沒有人做的市場空隙,機遇產生于比別人做得更好。注重長遠利益,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成熟市場運作的的唯一可能性。
計劃性與系統管理
外企做事計劃性非常強,從企業的整體規劃到每個員工每天做什么,一般都有計劃。計劃能力,是衡量員工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計劃性不僅是高效率做事的前提,計劃的過程還可以幫助人理清思路,考慮周全,進而提高做事的質量。
另外,如前所述,沒有計劃就沒有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沒有標準就無法對業績進行有效管理,不對業績進行管理就很難有業績。
國內企業做事的隨意性極大,尤其是老板做事缺乏計劃性。如果老板沒有計劃,下面的員工更難有計劃,因為工作總是圍繞老板在進行。
對過程的控制
只控制最終結果,而不管過程如何,是國內企業的一大通病。僅制定對最終結果的要求,然后讓員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懶漢管理法。尤其可笑的是,有的老板還將其看作是對下級的信任,是一種授權,是為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發揮他們的最大作用。
外企對工作流程的管理是十分嚴謹的。例如,做策劃必須收集什么樣的資料,決策時要征求誰的意見,何時完成方案的制定,實施中要怎樣同實施者進行溝通,對實施過程怎樣監控,出現問題怎么處理等等;對于執行者(如銷售人員),你是否熟悉自己需要做的各方面的工作?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有沒有為自己制定工作推進表?遇到問題怎樣處理等等?
上級經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確保下級做計劃和完成計劃。
決策和實施
如前所述,國內企業為決策過程做出的投入遠遠小于外企,做決策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草草率率做決策,然后投入很大的資源進行實施。
外企的決策過程非常嚴謹。做一個決定往往要經過充分研究,要“過五關,斬六將”。對于方案提議人來說,提出一個新東西,然后說服公司接受,往往是一個可怕的過程。提議人必須事先做充分的準備,要就提議的方方面面做嚴謹的演示,要對各種各樣的質問做出應答,如果準備不充分,演示沒做好,或應答不了質問,甚至會影響個人在企業的發展。如果因為擔心自己過不了關而不去提議,同樣顯得能力更弱,在企業更難混下去。
團隊與溝通
外企在重視每個人工作業績的同時,也同樣重視工作合作和團隊精神。外企要求員工之間,部門之間和上下級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視為一個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同樣存在很大差距。
競爭和進取精神
外企非常注重每個人的競爭意識。在市場上要用于同對手競爭,在內部,要有健康的競爭意識,是外企的特點之一。要做得比別人好,要做得最好,這是外企員工的一個信念。進取性指不達目的輕易不罷休,如對自己堅信的東西輕易放棄,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泄氣,只能說明你缺乏能力,這種人往往不會被重用。同時,事情做不好,就抱怨別人,同樣說明自己能力弱,員工的工作之一就是要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力,別人沒有接受,說明你說服能力不夠。在國內企業,往往缺乏這種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總之,在外企工作壓力大,但非常開心,總有一種很強的工作滿足感,就像一個運動員,總是在向自己的極限挑戰,總想戰勝別人,進而總能感到自己在進步,在成長,在增加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市場價值。在國內企業工作同樣覺得很累,但這種累往往是因為要處理復雜的人事關系,要對付自己“有勁不知怎樣使”這樣的壓力。“無能為力”,“無所作為”會使人感到很累。
我發現,從受教育程度和智商的角度看,國內企業員工絕不比外企差,差的是觀念,習慣和對各種重要個人能力的開發。我在郎酒的經驗使我體會到:要改變這些并不難,關鍵是要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環境。當作為銷售公司總經理,我只講業績,只衡量業績,并用計劃和系統進行監控時,那些多年養成的惡習,在短短幾個月里就得到了克服,而且,在日夜的工作中,員工們得到了更大的滿足感。
到底發生了什么? 我在郎酒的180天(十二)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