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民族工業與傳統的代表之一。當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全興、沱牌曲酒等響當當的品牌大放異彩的時候,其賴以生存的基石卻在慢慢塌陷。作為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傳統產業,白酒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受到沖擊較小的行業之一,本應是走出國門大顯身手的產業,然而由于自身行業的盲目擴張和非理性發展,導致國內市場危機重重。一旦問題暴露,恐怕整個行業都會受到沖擊,這正好給蠢蠢欲動的國內外葡萄酒、啤酒及洋酒讓出了市場。不止一位國內著名酒廠負責人,對當前市場的混亂深表憂慮,更有人斷言:三年之內,中國白
酒業眾多中小酒廠的生存將異常艱難。
白酒面臨研發危機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內白酒企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觀點:中國白酒不為國外接受的原因是太過于烈。其實在世界幾大白酒消費國中,中國人均消費白酒并沒有前蘇聯大部分國家多,甚至古巴等國的人均白酒消費也不比中國少,雖然他們的白酒和我們的白酒在口味上存在差異,但就其本質而言都是白酒,而且也都是烈性酒,從工藝上說,也要比中國的白酒簡單得多。而且,在另一方面,中國人能喝慣白蘭地、XO,中國的白酒為什么就走不出國門呢?
其實,這還是一個產品研發與推廣策略的問題。適應新生事物是人類天性,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總會有一部分人會愿意喝中國白酒的。推廣不出去,只能說明中國的白酒企業還不善于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生產不同口味的白酒,不能結合不同國家消費者的文化背景、消費特點、消費習慣等等,開發出在口感上、心理上使他們接受的白酒產品。也許,不是不能,而是根本就沒有廠家注重這方面的開發。
終端黑幕令人憂
凡是從事白酒銷售的人都知道,做市場應該從終端環節做起,按道理說這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到了白酒企業這里,又成了一個問題。本報經濟版面就曾經報道過開瓶費背后隱藏的暴利現象,據本市一位姓李的白酒經銷商透露,“一瓶酒出廠后,經過銷售商、酒店等層層加價,到消費者嘴中,加價率驚人,最高可達到300%以上”!
終端環節的市場管理至關重要,因為誰也無法避開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在許多地方,“開瓶費”介于5至15元之間的現象很普遍。而在幾乎每一座大城市的有影響的酒樓飯店或者超級市場,如果新產品要進店銷售,甚至要交納一定的“進店費”或者“進場費”,數額從5000至50000元不等,否則根本沒有可能要你的貨。
凡此種種,無不讓人對中國白酒業的明天深憂。也許,對于白酒來說,消除危機的第一要素,就是必須先消除非理性,在生產、管理、研發與銷售等各個層面深入挑戰自我,完成艱苦而必然的調整。
WTO后,要使白酒走出國門,為慣飲白蘭地、OX的人們帶來新口味,還需廠家加大研發、完善的力度。(《深圳商報》蘇智)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