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翻云覆雨,天下興亡更替。但茅臺酒的醇香伴隨著歷史的腳步散發出越來越醉人的芬芳。從枸醬到茅臺燒、從茅臺燒到榮獲巴拿馬金獎的茅臺酒,是一條千錘百煉的路,無數的先賢以民族的振粉為己任,在這條路上勇往直前。一代又一代仁人的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積累和升華,把千年涓涓流淌的茅臺酒香,匯成一條奔涌的美酒之河,迸濺出曠世的佳釀,流淌著民族的驕傲。
清朝末年,茅臺成為赤水河上最著名的通岸。蜀鹽進貴州,秦商聚茅臺,茅臺商貿異常繁華。華聯輝和石榮霄創辦成義、榮和燒房,使幾乎毀于戰火的茅臺燒再度崛起。成義按傳統茅臺燒春回沙工藝釀制回沙茅,色、香、味俱佳,譽滿南北,并于1915年在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所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奪得金獎。茅臺酒從此飄香環宇,名震九洲。與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鼎足而立。
燦古昭今的茅臺酒文化,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又譜寫出了嶄新的歷史篇章。
1951年,成義、榮和和后來賴永初先生的恒興三家私人燒房經過贖買、沒收與接管并為地方國營茅臺酒廠,于8月1日正式成立貴州省茅臺酒廠。在舊中國的廢墟上誕生的茅臺酒廠與共和國同命運開始了它的新紀元。茅臺酒廠建立之初,恢復生產任務艱巨,政府先后撥款擴建廠房、增加設備,使茅臺酒的出口量由最初的幾噸,逐漸增加到1957年的50噸。1954年遠銷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國朋友的好評。
茅臺酒被譽為國酒,是國務院接待外國貴賓的專用酒。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1956年的中緬芒市聯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都用茅臺酒招待國際友人,茅臺酒聲譽鵲起。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會期間,港、澳同胞稱茅臺酒為祖國之光。
六十年代中期,在輕工業部的組織下,完成了茅臺酒兩個生產周期的科學試驗。酒廠的技術人員、干部、職工為進一步完善茅臺酒的生產工藝和鞏固提高茅臺酒的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茅臺酒廠的廣大干部職工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依靠政策,依靠科學,使企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茅臺酒質量不斷提高、產量不斷增加,盛名不衰。茅臺酒的生產規模從1978年的1000噸到1992年的2000噸,用14年的時間翻了一番。1996年產量達4360噸,僅用4年時間就翻了第二番。現在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是年創匯1000萬美元,擁有15億元資產的國家特大型企業、國家一級企業,并積極與國外同類企業合作,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加強了茅臺酒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貿易發展和文化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