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中,酒名也乃一大特色。由于不同酒品在品質、成分、功能、品牌等各方面各有特征,決定了酒品名稱的星光燦爛,繁花似錦。此外,酒還有別名、雅號,酒鄉常客,又豈能不知。 黃流
出于《詩大雅旱麓》中“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的句子,舊時七大夫熟讀四書五經,都知黃流即為杯中物。
歡伯
此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酒為歡伯,除憂來樂。”金代元好問在《望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
掃愁帚,釣詩鉤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句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后便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 般若湯佛教徒用的隱語。據說唐代長慶年間,有一游僧到一寺廟誦經,叫寺里的侍者沽回酒來,被寺僧擲向柏樹,瓶碎,這游僧說:
“我誦《般若經》,要喝一杯酒,便聲音嘹亮。”將瓶拼合,收回潑出的酒,幾口入肚。般若湯之名由此而來。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曾題詞“香醇般若湯”。 曲生,曲秀才
來源于《開天傳信記》中的神話故事,唐代一道士葉法善與一群官員相聚,大家正想喝酒時,突進一年輕少年,自稱曲秀才,高聲談論,許久站起,如風一般不見人影,法善以為是妖魅,等曲生又來時,用小劍刺他,此生卻化為酒瓶,美酒盈瓶,其味甚佳,坐客皆醉。后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名稱。 天祿
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
出自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好酒稱“青州從事”,劣酒稱“平原督郵”。因為青州境內有齊郡,齊與臍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臍部的,從事又是美職;而劣酒則不下肚,至橫膈膜為止,平原有鬲縣,與膈同音,督郵又是賤職,故以此為喻。
除此以外,酒有玉液,流霞,紅友,綠醪,金波等美麗的別名。
時值現代,酒的命名更為名目繁多,舉不勝舉,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北京市糖業煙酒公司出品“京酒”,因其帶濃郁的京城地域風味,深受百姓喜愛;而為慶千年之喜推出的“千禧”系列酒更是世人矚目。真可謂:“都城多佳釀,偏偏愛京酒,世紀慶典喜,千禧玉液香。”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