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8日電(徐壽松黃庭鈞)吳敬璉指出,要化解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舊帳新債”,將持續、穩定的增
長可能變為現實,必須實行“兩手政策”,降低稅收。因為減稅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吳敬璉提醒,中國經濟的大勢向好,但也必須直面一系列挑戰:一是20世紀的遺留問題,二是新經濟帶來的新挑戰
。20世紀給中國留下了眩目的輝煌,也留下了仍需繼續解決的
“尾巴”。他指出,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企改革尚未完全到
位,大量下崗職工需要分流。這是最大的世紀難題。甚至有些經濟發達地區,如蘇南,國企改革的工作進展也不如人意,“放
中”、“放小”的主要是鄉鎮企業,國企大多沒有解決;深圳的國企改革也未很好解決。“這就留下了隱患,某一天說不行就
會不行”,吳敬璉對此憂心憧憧,不解決國企改革,要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地發展,很難保證。
這位經濟學家還指出,網絡經濟的沖擊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網絡時代的社會組織不再像過去的那樣,在企業、市場
內部均奉行層級制,以橫向聯系為主,而是網絡結構,是全面開放的。這在觀念上是個不少的沖擊。同時,數字鴻溝越來越大
,這都是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新帳”。
在這位中國經濟學界的“整體改革論”者看來,未來中國經濟能否化解挑戰,增速如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執
行“兩手政策”的進展。他認為,繼續執行“兩手政策”重在增強“第二手”的力度,進一步激發企業的活力;要相機減弱“
第一手”政策的相對力度,使長期實行擴張性需求政策的負效應不致過分積累。在實施“第一手”政策時,要實現從以增加財
政投資為重點向以推進稅費改革為重點。
他強調,“減稅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以財政赤字來增加需求,可有兩種途徑:一是用赤字來投資,一是減少企業
稅收。他說,減稅不等于普降工商稅或股票印花稅,而是改革現行的財稅制度。譬如,實行投資稅抵扣,內資企業所得稅應享
受國民待遇,不能比外資企業的高;減低金融稅,減少存貸款利率差等。吳敬璉說,稅收改革遲遲不能出臺的原因是擔心國家
財政收入減少,但實際上,若把稅收搞好了,通過刺激民間投資,做大稅基,適度減稅的最終結果是稅收增加。(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