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把我的東西隨便賣給別人,而別人根本無法控制它。
私人公司花錢就是自己的事。這是我的錢,沒人可以說三道四。
有些人自我感覺很好,對以前的老板評頭論足。這種人我堅決不用。
我期待著能有一個公平的環境,比如大家都有1個億,最后誰賺錢最多就是最優秀的企業家。
不要暴殄天物
《英才》:收購科龍是以你個人名義?
顧雛軍:對,是個人行為。
《英才》:你個人在整個集團的股份結構是怎樣?
顧雛軍:我有65%,香港上市公司我擁有62%,天津廠100%,科龍我擁有20%,還有別的公司,都是些小公司。
《英才》:我看到科龍電器在A股市場的走勢圖,似乎對并購的反應并不太大。顧雛軍:我長期在海外運作,股份在香港H股,對A股沒有什么印象,因為我根本不看它。
《英才》:現在的家電企業對你的技術是否認同和接受?
顧雛軍:不是接不接受,要進入一個行業,這是公司的政策問題。我們也不是不愿意與人合作,但我們希望用我們的制冷劑全面優化設計一個產品。比如與科龍的合作,我要求產品技術盡善盡美,設計美輪美奐。
《英才》:這個市場你們還一直沒有做?
顧雛軍:我不愿意把我的東西隨便賣給別人,而別人根本無法控制它。也就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家公司不是我們控股,那么他用制冷劑所設計的冰箱空調必須得到我們的認可,我們不愿把這個東西做壞,就像一個有前途的小女孩,歌唱得很好,但如果讓一幫不負責任的人去包裝的話,是暴殄天物。
不做家族企業
《英才》:你對企業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但又講過不做家族企業。
顧雛軍:我研究過國外的家族企業,比如我的競爭對手杜邦,他們的家族企業層次很高。起家的時候美國還像西部片一樣,家族第一代人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首創了這么一個企業。第二代人則受到良好教育,有了幾十個成員,可以從中挑選優秀的來管理。
《英才》:中國有沒有這樣的土壤呢?
顧雛軍:現代化到了這個程度,信息如此發達,專業分工這么清楚,還要用家族背景和家族資源來控制和經營公司就有問題了。現在不能只靠勇氣和膽量就行了,還要靠智商賺錢,你需要很多專業的人才。你聰明并不意味著你的大舅子、小姨子聰明。
《英才》:國內輿論似乎把創始人在企業中占有絕對股份的就稱之為家族企業,你怎樣看?
顧雛軍:在美國給我介紹家族企業時,定義就是由整個家族來管理的企業才是家族企業,國內的說法我也聽到過,不科學。
《英才》:你占有這么多股份,有沒有想到稀釋自己的股份給員工做期權?
顧雛軍:沒有,這是IT企業的風格和管理方法,一個人一個重要的軟件或是發明會使企業由零變成一個大企業。我們不一樣,每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很有限。有些企業給的工資不高,喜歡給員工一個很好的權利,但我們派到國外去的員工與外籍雇員是同工同酬,沒有任何差異。
《英才》:國內現在對一股獨大的問題討論很多。主要弊端就是企業的發展更多地取決于一個人的道德和誠信水平,怎么解決這個矛盾?
顧雛軍:你創立這個公司你就是老板,不管你投了5萬、10萬還是將來這個公司變成100億、200億,都是你的。這是一個資本原則。不要惦記老板有多少錢,這是道德準則。員工只應該考慮自己作多少貢獻,賺的工資是否合理。如果是管理者就全心全意為股東賺更多的錢,用你的目的就是這個,不然公司有權力換人。
而我在北京的公司,如果虧本我會承擔責任。比如有一天有人買了我的公司,我辭職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他買了我的股份,有權這樣。這是一個原則,我也一樣,不會花錢買一個我不能控制的公司。
《英才》:當出現風險你怎樣規避?
顧雛軍:私營公司風險投資者自己承擔,我見過很多人投資失敗后就很瀟灑地散了。公眾公司不一樣,要有獨立董事,拿小股民的錢,要向他們解釋公司的方針和政策,小股民沒有權利來決定你怎么做,但有權決定跟不跟你,私人公司花錢就是自己的事。
國內個別人風氣比較壞
《英才》:作為一個技術型企業,隨著發展,可能核心技術不再只為一人所有,核心資源也會為不同人所掌控,這時在人的因素上的風險怎么辦?
顧雛軍:掌握核心資源的人應該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我們要求離開公司5年之內要對公司的東西保密。在加拿大我們只簽一個便條就行了。因為在那里如果不這樣做,終身都會有麻煩。但國內有些風氣比較壞,有些人極不道德。
《英才》:公司每一個員工的合同都會有5年禁令這樣的條款,特別是高層?
顧雛軍:所有人都是這樣。高層我們反而放心,因為這些人從底層走向高層,具有起碼的道德。
《英才》:你對自己的判斷力很自信?
顧雛軍:不,這已經是公司的一種風格,人事部門會把它貫徹執行,有些人自我感覺很好,對以前的老板評頭論足。這種人我堅決不用,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誰知道他以后又會說我什么。通常只有認為自己有能力,但公司不這樣認為的人才會離開。
成功不應被指責
《英才》:有學者說關乎一個科技型企業家最關鍵的問題是會發明不等于會經營。
顧雛軍:科技型企業家我當了6年。它在中國是個褒義詞,因為它區別于那些倒爺或是一些賺的錢來路不明的人。但我個人感覺其實談不上。科技型企業家無非是有一個發明,然后賣,這是一個普通人能干的事情,如果這個發明不錯,你能成功很正常,如果還賣不出去,說明你不適合經商,應該找個人代替你,企業家不在于智商高低,在于怎樣用錢賺錢。
《英才》:1996年的并購失敗之后,你是不是得以提升到企業家這一層?
顧雛軍:這不是兩種層次,而只是兩種不同角色,可能有些人對自己的發明很在行,理解很深刻,就愿意當科技型企業家,如比爾·蓋茨,他就辭了CEO當首席軟件設計師,寧愿去控制整個企業的知識發展方向而不愿去經營。他依然很成功,成功的人不應被指責。
《英才》:那你自己呢?
顧雛軍:作為一名科技型企業運作者,我能把紙上的東西賣到現在這個份上,不說成功,也不算失敗。比爾·蓋茨才是這當中最成功的,和他相比我也就自己求得安慰罷了。
作為企業家,我期待著能有一個公平的環境,比如大家都有1個億,最后誰賺錢最多就是最優秀的企業家。我喜歡挑戰,所以還要努力。
獨立成篇點擊顧雛軍的人生關鍵詞
成敗:很重要,我這個人還沒有豁達到認為成敗不重要。命運:經商的人肯定有運氣。我這個層次上的人應該有大約100多人,都有機會,其中除了個人智慧,就是運氣了。
財富:我當過3年農民,我的看法是農民式的。財富就是cash(現金),就是可以從口袋里掏出來數的。
壓力:媒體的壓力可以回避。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麻煩,這沒有辦法。我懷念在歐洲和美國,因為洋人不加班,所以我覺得很愉快,經常周末把附近都玩夠了。現在想去也沒時間了。
黑暗:很多人知道你這個東西是對的,但昧著良心說是錯的。
光明:最光明的時刻是什么現在自己也不清晰,以前是一次能賣10噸制冷劑,現在是能不能簽下幾千個工程,二三年后可能又不是這樣。
危機:不是面對它,而是先要考慮它。1996年前我幾乎不會考慮這個,想控制就會把全部利潤投上去,今天不會這么做,我會留下必要的。
退路:當時我沒有太太和兒子,最壞的結果就是到美國大學當教授,一年10萬美金不會成問題,現在不一樣了,有很多顧慮。特別是當你有兩個兒子時,很多想法不一樣了。
兒子:兩個兒子,最大的5歲,不知道他們將來愿不愿意接我的攤子,如果我退休了,他們另有興趣,我就把公司賣了。這在西方市場是常事,我不會有任何酸楚的感覺。
朋友:喜歡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不會覺得哪種人有用,哪種人沒用,反倒是商業上的朋友比較少。
愛好:我什么書都看,可能對自然科學更偏重一些。但跟經商沒有什么關系,我也沒有從中悟出什么,現在看得最多的是武打小說。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