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廠長,全國大概只有我這一個了,在全國第一屆優秀企業家里評出的20名企業家明星里,如今也只剩下我和青島的汪海兩個。他青春永葆的秘密是什么?
1949年1月,14歲的馮根生沿著祖輩、父輩的足跡,進入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之稱的老字號胡慶余堂當學徒,從此開始他至今已五十多年的中藥生涯。
1972年,38歲的馮根生來到杭州郊外一片建在荒山野嶺的胡慶余堂煎膠工場開始了他的創業,當時這個工廠命名為“杭州中藥二廠”,馮根生任廠長。29年后,“破廟”已無跡可尋,取而代之是一座流淌著滾滾財源的現代化宮殿——中國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而“方丈”沒變,依然是馮根生,只是頭銜換成了“董事長”。
馮根生,他青春永葆的秘密是什么?
創業中藥從這里走向世界
1972年,上級決定把胡慶余堂附設在郊外的煎膠工場從市區的母體藥廠中分離出去,組建新的中藥二廠,車間主任馮根生臨危受命。荒山野嶺,面對陳舊廠房,以及延續幾代的下面燒火、上面木棒攪拌的落后生產方式,馮根生將這些看做是自己年近不惑才等來的人生機遇。
故事一求賢若渴
從1973年到1979年,中藥二廠先后從十四個省市調入三十九名技術干部,就地培養了二十多名大學生。
有一位50年代初在北醫大畢業的女同志,因家庭困難想從山西調來杭州工作,她跑了十多個單位都失望了。就在她心灰意冷之際,她見到了馮根生,當馮根生聽說她在山西一直搞西藥合成和植物提取,懂兩門外語時,當即決定盡快幫她辦好一切調入手續。她就是后來成為杭州中藥二廠總工程師的馬心舫。出生于五代中醫世家、解放前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英語系的李學杲,能將生僻的中藥藥名、藥性、配方譯為英文,還能用西藥的藥理、功能與中藥作類比,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卻長時間無用武之地。馮根生聽說之后興奮地對黨委書記祁興玉說:“這樣的人才打著燈籠也難找啊,我們上門去要”。于是就有了祁書記四顧茅廬請出李學杲的佳話。
故事二技術的革命
中成藥劑有好多種類,但都需要腸胃或其它部位“中轉”,無形間耽誤了時機,耗減了藥力,所以才有人放言“中藥充其量只能治慢病,只能養身,不能治急病”。也有很多中藥廠想研制中藥針劑,為中國人爭口氣,但一來中藥提取非常困難,二來市場情況也不看好,都放棄了。但馮根生是把中藥針劑當做使命來做的——這是在搞中藥制劑的革命,搞成它就標志著我們古老的中藥也能生產出現代化的產品。終于,在馮根生手上各種注射液紛紛在青春寶集團誕生。后來,工廠技術人員又采用西藥安瓿針劑的方法,配以糖漿調味,首創了保證中藥成分的口服液新劑型,實現了中藥的“新、巧、美”。
故事三青春寶的傳奇
馮根生一直認為祖國中醫藥是個博大精深、取之不竭的寶庫,就看你會不會開掘利用。曾風靡全球的羅馬尼亞抗衰老藥H3給了他啟示,他要造出中藥的抗衰老藥。1978年,馮根生和他的同事們開始遍尋古方、驗方,最后,干脆直接揭開一本本御封珍本,對古代御醫用方一字字琢磨、分析,最終選定了明朝永樂皇帝喜用的“益壽永貞”藥方。隨后,又對秘方進行優化、大辦的動物試驗和科學提取,1979年,根據“益壽永貞”方試制的片劑研制成功了。
故事四用質量保青春
要保持20多年品牌不倒,質量關鍵的一步就是選材。青春寶人選材之嚴,到了苛刻的地步。首先是“鎖定”產地、季節,馮根生說“不同產地、季節,同一種中藥的藥效相差很大。”其次是嚴格鑒別關。青春寶的藥材鑒別員,從藥材的形狀、大小、顏色、斷面、質地、味道等多方面精心選材,不放過任何毛病。同時“寧可少賺點,不搞加工點”也是青春寶保證質量的又一重要舉措。
改革屢番“出頭”為哪般
不算不知道,這20多年里,馮根生起碼當過5次“出頭鳥”,他有理由驕傲地說,在每一次改革面臨突破的關鍵時刻,他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給出了答案,為企業贏得了生機。
第一次率先打破“鐵飯碗”
1984年在全國還沒實行廠長負責制之前,馮根生就在全國率先試行干部聘任制,全廠員工實行合同制,當時的規定是這樣的:每個員工先與廠方簽訂兩年合同,如不合格黃牌警告,只能發70%的工資,如再不行就辭退。有人質問馮根生“你有政策根據嗎”答曰:“沒有,就是覺得不這樣改革,企業沒法發展!”如此桀傲可想而知,當時會得罪多少人啊,最后連北京也給驚動了,國家勞動人事部門為此在廠里調查了很長一段時間,結論是肯定了這項改革。
第二次披洋衣換機制
1992年,馮根生接到通知,工廠的自營出口權被取消了。看著一疊疊國外訂貨合同無法履約、銷售額一個勁往下滑,他萌生了“另尋機制求生路”的念頭。開始與泰國正大集團洽談合資,主動穿起了“洋裝”。
合資后,企業有了充分的自主權,馮根生又把原來的車間改為自負盈虧的分公司,把原來已開發的多種治療藥迅速推向市場,在舊的機制下扯皮多年的難題,合資以后全都迎刃而解,企業又煥發了勃勃生機。1992年合資前中藥二廠利稅1400萬元,合資八年后,2000年底,同樣一個工廠利稅達到2.35億元,增加17倍。
第三次購股的難題
1997年10月,正大青春寶董事會決定從公司的總股本中劃出20%作為個人股賣給員工及經營者,馮根生作為經營者需認購2%的股份,計人民幣300萬元。馮根生感到壓力很大,一是300萬元從何而來,傾其積蓄只能拿出30萬,其余只能去銀行貸款。其二,他心中也有不平,當了20多年國企經營者,他的管理要素帶來的價值效益能否以無形資產折股,做不到這一條,國企經營者的積極性如何徹底發揮?
最終他還是貸款270萬元買下了股份。因為職工的眼睛都盯著他呢,他們說:馮總買300萬元,我們就買,馮總買150萬元,我們一分也不買!如果不買就意味著改革失敗。
第四次2.8億身價的背后
2000年3月24日,馮根生從浙江省經濟規劃院院長手中接過二點八億元評估牌。這是浙江浙經資產評估所歷經三年攻關,首次在全國推出了企業家價值量化評價體系后的第一次嘗試。盡管貢獻價值被評為2.8億,但馮根生不會因此獲得一分錢,那又何必要成為千夫評說的對象,惹來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呢?
馮根生說,在1997年股份制改革時,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評定國有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價值。我再三申明,不是為了鈔票,為了錢。3年前國外大公司挖我時,我就可以走了,100萬美金早拿到了,我是為了給中國企業家一個肯定,在今后市場經濟深入過程中,破好這個題十分重要。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