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李斌張建平)今天是周日,天還沒亮,北京市民老沈就出了門,他要到離家不遠的工商銀行甘家口儲蓄所去買新一期國債。前兩次國債,都因為去晚了,沒買上,回家被老婆數落了一通。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他可一定要買到國債。
記者今天上午前往山東代表團駐地——新大都飯店采訪。車剛出中土大廈,就在會城門見到有人群在排著長隊,似乎在買什么。到了甘家口,排隊的人群又在工商銀行儲蓄所門 口出現。記者心生疑惑:這是怎么回事?司機師傅告訴記者:“今兒滿北京城都在排隊買國債。”
3月5日,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持國債投資的必要規模……今年擬發行1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以擴大和培育內需,促進經濟較快增長。朱镕基總理報告剛作不久,今年第一期600億國債就閃亮登場。今天是國債發行第一天。
為什么每次發行國債,都會有這種排長隊購買的現象?究竟是喜是憂?記者請教了從事經濟研究多年的郭松海委員。
“有什么辦法呢?儲蓄利息太低,股市又不敢入,基金又不懂,老百姓就只敢買國債。”郭松海委員一一解析道,這一方面說明百姓看好國家經濟形勢,但從根本上講,投資渠道狹窄是近年來我國國債市場持續走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雖然已超過7萬億元,但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教育開支在加大、就業壓力在增加……群眾對未來的預期不高,迫切需更為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從實際情況來看,股市和基金低迷風險太大、房地產價位太高交易繁瑣又變現難、期貨和外匯的規則太專業……除了傳統的儲蓄之外也就購買國債這一條出路了。你別無選擇。
“老百姓為什么老是排著長隊去買國債?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激活民間資本、啟動民間投資仍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郭松海委員說。
此前,在政協大會上,盡管社會信用、入世、“三農”等問題成了焦點,但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經叔平代表全國工商聯的一份發言還是引起了輿論的關注。在這份名為《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落到實處》的書面發言中,經叔平說,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的發展還很不平衡,民間資本的力量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加大社會投資的力度,用活用好民間資金。”經叔平大聲疾呼。
實際上,入世后,我國已經加快啟動民間投資的步伐。去年12月11日,在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的同一天,國家計委頒布了《關于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計委《關于“十五”期間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兩個文件都明確提出,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投資進入的領域,均鼓勵和允許民間投資進入;在實行優惠政策的投資領域,其優惠政策對民間投資同樣適用。
“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實這些意見。”經叔平說,政策要配套、信息要公開、審批要簡化。各地應該清理、廢止歧視和排斥國內民營企業的法規性文件,使黨和政府的政策原則與具體政策相配套。民間資本準入領域究竟是哪些,準入條件是什么,都應該制定詳盡的指導目錄,定期向社會公示;不要民營企業一進入了,又來了新的限制,使民營企業進退兩難。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拓寬融資渠道,實行股份制改造,吸收社會資本參股,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金融企業。
居民儲蓄居高不下,百姓持幣待購……在經濟學家蕭灼基委員看來,這是目前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他說:“這些年,城鄉居民儲蓄大幅上升,現在已達7萬億元。加上外幣存款、有價證券和手持現鈔,估計達12萬億至13萬億元,人均達1萬元左右,比改革開放初期增加300倍。這一筆巨大的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力,需要很多條件。”
“這一深層次問題必須逐步解決。主要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人們對失業、養老、醫療等的后顧之憂。同時,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這樣才能提高消費率,從根本上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