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來,投資連接險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去年12月份,最具影響力的投連險——平安保險公司的世紀理財險,也不過是不到1%的人賺錢。近日,福州、北京、上海等地又出現投連險集體退保糾紛,這些現象使保險業面臨信譽危機。
投資連接事實上和股市的投資基金一樣有很大風險,有賠有賺。它兼具“投資”與“保障”功能,投資部分盈虧風險全部由投保人承但,保險公司僅收取管理費。保監會去年10 月份的公告說:“如果金融市場低迷,保險公司投資虧損,購買了投資全部或部分本金”。去年7月以來股市進入漫漫熊途,不少人的投連帳戶開始出現虧損,退保之類的糾紛開始出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保險公司一味追求保費上規模,各級公司層層下達保費指標。前幾年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顧利差損風險,在高預定利率時期利用降息噱頭賣出大量保單。推出投資連結險后,同樣置可能誤導客戶于不顧,在各主要城市爭奪市場份額。二十年來,中國保險公司一直采取數量擴張型戰略,年保費增長率都在30%以上。有專家認為,國內保險公司的問題在于過分強調數量而忽視質量、注重市場份額而輕視利潤、看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
國內保險業從1981年才開始恢復,是年輕產業,新險種開發較少,國內保險公司本應該珍惜新險種,珍惜新險種的聲譽。但如果保險公司為了保費上規模,為了追求增長率而縱容保險推銷員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那無疑是飲鴆止渴。消費者只是暫時被蒙蔽,一旦投資出現虧損,毫無虧損心理預期的保戶就會與保險公司產生糾紛,使保險公司聲譽受到損失。嚴重時還會刮起退保風潮,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生存。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