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中國企業騷動不安的一年,深諳“眼球經濟”的家電行業依然活躍。作為新家電的開拓者,海信似乎顯得默默無聞。日前,本報記者深入海信,發現這家深深烙印著“理性”的企業正孕育一個美麗的春天
青島市江西路11號,應該是繁忙季節的海信集團總部大院殘埂斷壁,塵土飛揚。知情人告訴記者:彩電生產已全面順利搬遷黃島信息產業園,而集團總部也在做遷移東海路智能 大廈的最后準備。海信員工自豪地告訴記者,當春暖花開的時候,這里將變成花壇錦簇的世界——海信研發中心。而伴隨著黃島信息園、平度家電工業園以及海信大廈的全面竣工,一個嶄新的海信已經“誕生”。在集團總部,翻看海信的日程表,記者也清晰地發現,不事張揚的海信在東西筑巢的背后,正專注地做圓“3C”數字產業夢。
“3C”,夢圓春天
“中國加入WTO后,我國企業將與更多的跨國公司‘硬碰硬’。較量本身需要堅實的內容,而不是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海信人眼里,硬,就是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專業、最強勢的“3C”巨頭。
早在1992年,海信就率先提出,把可以充分實現技術資源共享的3C產業作為企業的主攻方向,把產業群做“經濟”。隨后,海信逐步壯大自己的產業、產品群。2001年,圍繞“家電、通訊、信息”這個大3C概念,海信以“鞏固傳統產業、擴大通訊產業、發展信息產業”的思路和氣度,通過一系列產業擴張和整合,使3C為主導的產業架構圓滿凸現。
1993年,海信站在世界巨人AT&T肩上,通過合資生產局用程控交換機介入了通訊產業,但擁有自己的品牌一直是海信人的夢想。2001年,在勵精圖治8年后,海信人沿用了自己的老路——選擇技術作突破口,抓住CDMA,切入移動通訊,補上了這一缺憾:研發隊伍300多人、設備投資3個億,日立、高通聯袂合作,儀器設備來自日本、美國、德國。8月29日,海信成為信息產業部、國家計委確定的首批CDMA生產定點廠;第一時間推出了中國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第一批被中國聯通選為網絡測試產品;第一批成為中國普天、上海蜂星等巨頭經銷的CDMA品牌。11月,在歲末將至的時候,剛剛開動機器的海信就被4家經銷商瓜分了120萬臺的銷量,大大超過了海信第一年100萬臺的計劃產量。海信的第一步贏了。畢竟,120萬,是本土GSM手機生產商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
以數字技術起家的家電是海信3C最強的一翼。“變頻技術的優勢必須得到延伸,否則就是一種浪費。”早在2000年,海信的決策者就思考這個問題并潛心準備。6月,海信高起點推出了數字冰箱。在制冷行業,海信又做足了一個“經濟”的產業。
彩電,側重膠片、背投、TFT、PDP;空調,專注變頻;冰箱,瞄準數字、網絡;手機,是CDMA;而IT,僅軟件一項2001年的收入也突破了億元大關。
在做足做強3C產業的同時,海信以產權改革為契機,以退換進,逐漸退出、剝離了元器件、包裝等非主導性產業,‘瘦身’減肥,輕裝上陣,牢牢地鉚在了“3C”的核心上。
截止到目前,僅3C類產品海信的年銷售收入已超過160億元。
“圈地”突起
做圓了3C夢的海信人開始考慮產能,大幅度提高精美制造能力。
僅僅幾個月,海信近乎一夜之間完成了產能上的“新圈地”運動,形成了信息彩電400萬臺、變頻空調150萬、CDMA手機100萬、數碼設備50萬臺的強大產能。
這家摘取國家質量管理獎的質量專家開始了向制造專家的轉變。
“安”內“攘”外,海信在海外市場同樣上演著“帽子戲法”。今年,在南非的經濟重鎮約翰內斯堡,海信把資本運營的觸角伸到了海外,通過收購韓國大宇南非的生產基地,建成了中國在南非當地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目前,海信電視已經進入了南非包括連鎖店在內的2000多家商場,產銷量占南非彩電市場的10%—15%,產品還銷往周邊納米比亞、莫桑比克等非洲各國。除南非市場外,海信空調以其卓越的技術性能在巴西、阿根廷、智利、蘇利南等南美地區享有良好口碑,而海信空調過硬的質量還引來了俄羅斯、意大利、希臘等歐洲客商主動上門要求訂購海信產品。在印尼、中東、澳大利亞等市場,海信都已成為當地極具人氣的家電品牌。
明年,該是春意濃濃的一年---海信人憧憬著。畢竟,2001年全年的“新圈地”運動已經使海信具備了成為中國最專業3C產業廠商的堅實基礎。
“3C類專業產品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寫在《海信基本法》上的這個目標看來為時不遠。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