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藥中,“丸”排在丸、散、膏、丹四大品種中的第一位,而六味地黃丸則是傳統中藥“丸”的代表。這味百年老藥至今仍保持著每年3-5億元的市場。
產業問題盡現其身
長期以來,六味地黃丸的一小、二多、三低”(企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多、產品重復多 ;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的問題實際就是整個中藥業面臨的問題。目前全國有數百家廠商生產六味地黃丸,僅廣東就有6家大廠在生產。
產品升級少見新意
近年來,六味地黃丸的產品升級也只是在劑型上做些文章,市場上除了六味地黃丸,還有六味地黃片、六味地黃膠囊、六味地黃口服液、六味地黃膏等。但隨著中藥現代化的進行,很多廠家如河南宛西制藥廠、北京同仁堂等已經開始把中藥的超臨界CO2萃取,分子分離等技術運用到對六味地黃丸的改進中,紛紛推出優于傳統產品的濃縮型產品,實驗證明人體吸收好于傳統產品。
小企業打贏大集團
很多大廠家老牌企業都有生產六味地黃丸,但哈藥、同仁堂等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并不高。唱主角的實際是河南宛西藥廠、蘭州佛慈藥廠、四川光大藥廠等并不太知名的廠家。
河南宛西藥廠的有關人士表示,這是因為知名大廠家品種太多,可能把六味地黃丸看作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小企業生產上則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專業化形成的優勢使得宛西年銷售達1.5億,產品太圣牌濃縮六味地黃丸為國家中藥名牌產品,暢銷全國,遠銷美國、意大利、荷蘭及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產銷率100%,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在行業中名列首位。
實際上,業內人士認為六味地黃丸每年有3—5億元的銷售量,一個中小型企業只要把這種經典驗方的市場做好,收益可能會比做新藥還好。鍥入這樣一個市場對于缺乏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不免是一條發展的捷徑。
大企業不言放棄
對于一個3—5個億的市場,口氣再大的企業也無法抵擋誘惑。哈藥已加大力度拓展六味地黃丸的市場,銷售上升很快。
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后,同仁堂也加大了主導產品六味地黃丸的研發推廣工作。同仁堂在蜜丸產品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推出濃縮六味地黃丸,新劑型使服用量僅為原品40%。在市場營銷方面同仁堂有一個借力發力的理論,同仁堂認為消費者從各種廣告中接受了六味地黃丸,會自動認準同仁堂這個中藥老字號來購買。這樣就可以用較小的投入換取較大的回報。今年前9個月,同仁堂六味地黃丸的銷售同比增長86.2%。(記者 何海瑛)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